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
PDF版查看  第三版:
PDF版查看  第四版:
PDF版查看  第五版:
PDF版查看  第六版:基层卫生·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七版:乡医课堂
PDF版查看  第八版:卫生文化
PDF版查看  第九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版:妇幼健康
PDF版查看  第十一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二版:健康促进
 
第八版:卫生文化
 上一版    下一版  
明月清辉照流年
苒苒中秋忆故时
又到一年月团圆
清风朗月寄相思
月满中秋石榴红
1
11 1 2024年9月12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清风朗月寄相思
 

□陈慧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节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仅次于春节的重要节日。提起中秋节,我想到的是花好月圆、桂花飘香的人间烟火,是吴刚伐桂、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是全家团圆、和和美美的美好期盼。
    小时候,我对中秋节的印象是像过年一样高兴。住得近的亲戚们,聚在一起做一桌子美食,热热闹闹地吃一顿。每逢家里来客人,大人也不再查问功课,小伙伴们山上地里疯跑疯玩,每个人拿一块月饼边玩边吃。那时的月饼是那么香甜可口,里面有花生、瓜子等果仁,还有几根青红丝。月饼是只有到了中秋节才能吃到的稀罕东西。
    那时候,家里物质条件比较艰苦,日子过得粗糙。如今那种月饼包装里配备着小刀叉,一块月饼切开一人一小块的精致吃法,是小时候不曾有过的。但是小时候吃的月饼的味道,长大后怎么也找不到了。
    母亲有时会指着月亮,给我和弟弟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说月亮里面不光有嫦娥,还有砍树的吴刚。我看着月亮里面影影绰绰的阴影和轮廓,猜想吴刚在哪里,桂树又在哪里。虽然儿时的生活艰难辛苦,但是我对中秋节的记忆充满了欢乐。在平凡、朴实、温馨的日子里,有太多闪光的碎片永远留存在我的记忆深处,那是亲情带来的安宁和满足。
    父亲的生日是中秋节的前一天。我和弟弟参加工作以后,把每年给父母过生日都当作一件大事来办。父亲生日因为挨着中秋节,基本都是在中秋节那天一起过。细算起来,我们专门在农历八月十四那天聚到一起,给父亲过生日的次数屈指可数。但是,父亲无论怎样都是高兴的,生日也好,中秋节也罢,都是全家团圆、亲人相聚的一个机会。每次过中秋节,父亲都会拿出珍藏的好酒,和家人一起喝几杯,开心地看着孩子们嬉笑玩闹。只要看着家人平安喜乐,看着孙儿健康长大,父亲也就心满意足了。
    有一年中秋节,我在上海出差,不能给父亲过生日,也没陪父母过中秋节。中秋节的晚上,我一个人在外滩一边逛一边给父母打电话,他们的声声叮咛让我几次想要掉眼泪。虽然他们一遍遍地说“没事没事,在外面照顾好自己就行”,但是我知道他们内心肯定是感到失落和遗憾的,毕竟每年能好好陪在他们身边的日子总共也没几天。
    挂了电话,看着黄浦江上的那一轮圆月,我的心里感慨万千。黄浦江波光粼粼,倒映着月亮的影子。繁华的外滩游人如织、灯火如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向,也都有不为人知的喜悦和悲伤。我想起张九龄那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思念和牵挂早就飞回家乡,飞到父母的身边。
    月亮有一个神奇之处,就是你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仿佛长了一双脚,始终在你身边。中秋节之夜,月华如练,银辉洒满人间。明月皎洁,悬于浩瀚的天幕之上,仿佛是远古传来的温柔目光,穿越千年的风尘,静静地凝视着这片土地上每一个归家心切的人。
    中秋节的明月被人们寄予了多少美好的感情!王建说:“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徐有贞说:“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辛弃疾说:“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古往今来,月亮无数次升起又落下,月圆月缺、斗转星移,不知见证了多少悲欢离合、沧海桑田。人类对于亲情的重视和渴望,始终是心灵深处既温柔又坚韧的力量,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始终牵绊着内心最纤细柔软的地方。
    无论身在何处、去向何方,看着同一轮圆月,沐浴着它洒下的光辉,就如同被一根纽带牵绊,彼此感应着对方的眷念,不管相隔多远,都是“天涯共此时”“千里共婵娟”了。
    如今,父亲已经去世5年了。中秋节时,母亲还会念叨起父亲的生日。人生短暂,世事无常,但亲情永远都在。无论能否团聚,记忆中那些宝贵的时光,那些与亲人朋友共同度过的美好岁月,彼此给予的温情与幸福,都像一座不灭的灯塔,始终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它超越了时间与空间,始终都是我们心灵深处最坚实的依靠。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郑州人民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