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中医如何治疗小儿便秘 |
|
□孙迎 小儿便秘是儿科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大便干燥、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等症状。长期便秘不仅影响宝宝的食欲和营养吸收,还可能引发营养不良、痔疮、肛裂、直肠脱垂等健康问题,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面对这一困扰,中医以其独特的理论和疗法,为小儿便秘的治疗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中医对小儿便秘的认识 中医认为,小儿便秘的发病机制主要与脾胃功能失调、大肠传导功能失常等因素有关。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功能受损,则水谷精微不能得到正常运化,形成痰湿、食积等病理产物,阻塞肠道,导致大便秘结。同时,大肠主传导,若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则大便不能正常排出,形成便秘。 中医推拿如何治疗小儿便秘 中医推拿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物理疗法,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的特定穴位和经络,可以调和脏腑功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对缓解小儿便秘具有显著效果。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推拿手法: 顺时针摩腹 患儿仰卧位,家长用掌面在患儿腹部顺时针方向做环形摩动,每次5分钟~10分钟,力度适中,以皮肤微红为度。此法可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便。 分推腹阴阳 患儿仰卧位,家长用两手拇指自剑突下分别沿肋弓下缘或中脘至脐部向两旁分推,每次50次~100次。此法可调和脾胃,增强消化功能。 揉脐旁天枢 患儿仰卧位,家长用食、中二指分别按揉两侧天枢穴(脐旁2寸),每次50次~100次。此法可增强大肠传导功能,促进排便。 捏脊 患儿俯卧位,家长用两手拇指与食指、中指将脊柱两旁的皮肤捏起,随捏随提,由下而上推进至大椎穴处,每次5遍~7遍。此法可调和脏腑功能,增强免疫力。 揉按脾俞、胃俞、大肠俞 患儿俯卧位,家长用拇指或掌根分别揉按脾俞(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胃俞(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大肠俞(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等穴位,每次50次~100次。此法可调和脾胃功能,促进大肠传导功能。 除了中医推拿疗法外,中药口服疗法也是中医治疗小儿便秘的重要手段之一。中药颗粒作为一种现代剂型,具有服用方便、易于吸收、剂量准确等优点,适合儿童使用。 润肠通便类 对于因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导致的小儿便秘,可选用含有火麻仁、郁李仁、决明子等成分的中药颗粒。这些药物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能够促进肠道蠕动,软化粪便,帮助排便。 健脾和胃类 若便秘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可选用含有党参、白术、茯苓等健脾益气药物的中药颗粒。这些药物能够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水谷精微的运化,减少痰湿、食积等病理产物的形成,从而改善便秘症状。 消食导滞类 对于因食积内热导致的小儿便秘,可选用含有山楂、神曲、麦芽等消食导滞药物的中药颗粒。这些药物能够帮助消化食物,清除肠道内的积滞,缓解便秘。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临朐县妇幼保健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