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呼吸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要点 |
|
□黄丽莉 在临床上,呼吸危重症是一类严重的疾病,需要高度专业化和精细化的护理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呼吸危重症的现状 据相关统计,呼吸危重症患者的死亡率在某些情况下高达 30%左右。在重症监护病房中,因呼吸衰竭而需要紧急救治的患者比例也逐年上升。这些数据都凸显了呼吸危重症护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生命体征监测 呼吸频率 正常成年人的呼吸频率通常在12次/分钟~20次/分钟。当患者的呼吸频率超过30次/分钟或低于10次/分钟时,往往提示病情加重,需要立即采取干预措施。 心率 一般在60次/分钟~100次/分钟为正常范围。心率过快或过慢都可能影响心肺功能。 血压 正常血压值约为120/80毫米汞柱。血压的波动提示患者的循环系统可能出现了问题。 血氧饱和度监测 正常人的血氧饱和度在95%~100%。对于呼吸危重症患者,血氧饱和度低于90%时,可能会导致重要脏器缺氧,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动脉血气分析 例如,氧分压低于60毫米汞柱时提示低氧血症,二氧化碳分压高于50毫米汞柱可能意味着呼吸衰竭。 呼吸支持设备与护理 呼吸机的运用 目前,约70%的呼吸危重症患者需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护士要确保呼吸机参数设置准确,如潮气量一般设置在6毫升~8毫升/千克理想体重。 吸氧装置的管理 高流量吸氧装置能提供高达60升/分钟的氧流量,有效改善患者的氧合。 呼吸道的护理 痰液引流 研究表明,定期翻身拍背能使痰液排出量增加30%左右。对于无法自主咳痰的患者,可进行吸痰操作,每次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秒,以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 气道湿化 保持气道相对湿度在55%~65%,能有效降低痰液黏稠度。 心理护理 心理状态影响 约60%的呼吸危重症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加快康复速度。 心理护理措施 护士应每天与患者交流至少30分钟,以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 营养支持 营养需求 呼吸危重症患者每天需要摄入的热量约为25千卡~35千卡/千克体重。蛋白质的摄入量应在1.2克~2.0克/千克体重。 营养途径 肠内营养是首选,当胃肠道功能障碍时,可选择肠外营养。 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肺部感染 约40%的呼吸危重症患者容易并发肺部感染。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定期进行口腔护理,以降低感染发生率。 压疮 每2小时为患者翻身一次,可使压疮发生率降低50%以上。 深静脉血栓 早期进行肢体活动和使用抗凝药物,能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康复护理 呼吸功能训练 每天进行3次~4次缩唇呼吸训练,每次15分钟~20分钟,可显著提高呼吸功能。 肢体康复 循序渐进地进行肢体运动,能帮助患者恢复体力,缩短住院时间。 总的来说,呼吸危重症的护理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系统工程,需要医务人员紧密协作,做好从监测到治疗的每一个环节。通过全方位的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帮助他们战胜病魔,回归正常生活。 (作者供职于广东省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