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保护听力,从生活细节开始 |
|
□宋红敏 听力健康不仅能帮助人们更好地交流,还能有助于维持身体的平衡。然而,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噪音环境的增多,听力损失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现象。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应怎样保护听力呢? 听力健康的重要性 听力是人类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它不仅是语言交流的基础,也是欣赏音乐、感受自然之美的“桥梁”。然而,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噪音污染、不当使用耳机、遗传因素等多种因素正悄悄侵蚀着人们的听力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有超过15亿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且这一数字仍在不断上升。因此,保护听力应引起每个人的关注。 听力损失的原因 噪音污染 城市中的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娱乐场所的高分贝音乐等,都是听力损失的主要原因。长期暴露在高强度噪音环境下,会损伤内耳毛细胞,导致永久性听力下降。 不当使用耳机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耳机几乎成了人们出行的标配。但长时间、高音量地使用耳机,尤其是入耳式耳机,会对听力造成极大损害。 遗传因素 虽然不常见,但遗传因素也是导致听力损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家族中有听力损失史的人,应更加注意听力保护。 药物不良反应 某些药物如抗生素、化疗药物等,可能对听力产生不良反应,使用时应遵医嘱,并密切关注听力变化。 耳部疾病 中耳炎、外耳道炎等耳部疾病若不及时治疗,也可能导致听力受损。 保护听力的措施 减少噪音暴露 尽量避免长时间处于高噪音环境中,如果实在不能避免,可使用耳塞、耳罩等防护用品。在公共场所,如机场、火车站等,要减少使用耳机的时间,或调低音量。 正确使用耳机 遵循“60-60”原则,即耳机音量不超过设备最大音量的60%,每次使用时间不超过60分钟。尽量选择头戴式耳机,减少入耳式耳机对耳道的压迫和噪音的直接冲击。 定期检查听力 尤其是那些经常接触噪音、有家族听力损失史或长期使用耳机的人群,应定期进行听力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干预听力问题。 保持耳道清洁 避免使用尖锐物品挖耳,以免损伤耳道和鼓膜。游泳或洗澡后,轻轻擦拭外耳道,以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均衡饮食,充足睡眠 合理的饮食结构和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维护包括听力在内的全身健康。 避免药物滥用 使用任何药物前一定要咨询医生,了解药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 增强听力保护意识 通过教育、宣传等方式,提高公众对听力保护的认识,形成全社会关注听力健康的良好氛围。 结语 听力保护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工作,需要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起,将保护听力的意识融入到每一个细节。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听力损失。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大码头中心卫生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