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周口“六个一”推进综合医改 |
|
本报讯 (记者侯少飞 通讯员杨基伟)8月31日,记者从周口市卫生健康委获悉,周口市统筹抓好“六个一”,市域一体化推进综合医改。 市县一盘棋推进。在周口市,市、县两级均成立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的医改领导小组,明确分管改革的常委负责统筹协调,一名政府领导统一分管医疗、医保、医药工作,并将市域综合医改作为全面深化改革“一号工程”列入分管领导考核和政府年度综合考评,同时建立“纪检+审计”“暗访+评估”常态化督导考评机制,以考促建、以评促改,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权责清晰”的工作机制,全力推进综合医改各项工作走深走实。 全域一体化联动。周口市以“市强、县优、乡活、村稳”为目标,着力构建“市带县、县带乡、乡管村、县联省市”的全域一体化医疗协作模式。市级层面依托市中心医院、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儿童医院)成立3个城市医疗健康服务集团,实施专家、学科、管理“三下沉”对口帮扶;组建互联网医院,与全国知名互联网医院签约合作,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线上线下协同互补。县级层面整合县公立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民营医院等县域医疗卫生资源,组建22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设置“一办六部”,实行行政、人员、财务、业务、绩效、药械“六统一”管理,建立“上下联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利益共享”的工作机制,推动全域尤其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信息互联平台互通。按照“市统建、县对接、信息通、全域用”原则,周口市投入2.3亿元,建设涵盖数据中心、业务协同、综合管理、便民服务、基卫一体、可视监管、运营管理等七大功能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市域内远程业务协同、检查检验结果互通互认,实现业务数据动态化监管、卫生健康信息数据共享,进一步提高了管理效能、降低了医疗费用、改善了就医体验。 政策一揽子配套。在市域综合医改中,针对县级权限不足、政策不完善等问题,周口市优化政策“工具包”,打出医保支付方式、政府资金投入、人事薪酬制度等政策“组合拳”,用“硬政策”为改革带来“硬支撑”;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实施以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点数法付费为主,按病种、床日、人头付费为辅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出台医保基金打包付费实施办法,按照“总额预算、季度预拨、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原则,将不低于90%的医保基金按人头打包拨付给医共体牵头医院,由医管委进行监督考核,考核结果与质量保证金返还、医保费用年度清算等挂钩,倒逼医疗机构由被动控费向主动控费转变;加强医药采购和医疗管理,持续开展药品耗材集中采购,全部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深入推进“三合理一规范”专项整治行动,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确保医保资金高质高效使用。周口市改革人事薪酬制度,出台支持人才下沉的若干措施,制定职称晋升、薪酬待遇等激励措施,鼓励引导市县医院临床专家、骨干力量下沉帮扶;实行“单位绩效+下沉绩效”的双向绩效激励政策,保障下沉人员薪酬待遇高于原单位水平,确保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出台适应深化医改的人才编制政策,按照“动态调整、周转使用、人走编收、定岗定编不定人”的原则,统筹医疗卫生机构空余编制,建立编制“周转池”制度,实行编制内外人员在岗位聘用、绩效考核、薪酬分配等方面统一管理、同等待遇;试点推进公立医院去行政化改革,取消公立医院现任领导干部及中层干部行政级别,保留原职级待遇不变,不再明确新选拔领导干部行政级别,领导班子由卫生健康委党组管理。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将乡镇卫生院公益一类财政保障资金、公立医院重点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资金(按每床每年4000元标准)纳入财政预算,列入督查事项清单,确保按时拨付,保障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资金。 中医一条线融入。周口市注重发挥中医在治未病、医疗康复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将中医药服务融入市、县、乡、村四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乡镇卫生院标准化中医馆实现全覆盖,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分别掌握8类以上、4种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周口市以市、县公立中医医院为主体,建设共享智慧中药房,推动中药饮片采购存储、处方流转、医保结算、集中配送、质量管理一体化发展;调整中医药医保支持政策,定点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的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提高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报销比例达到95%以上,增加136项中医药服务项目,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便捷的中医药服务。 医防一张网覆盖。市、县两级由疾控中心牵头,整合妇幼、卫生监督、精神卫生等职能,分别成立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将疾控、妇幼、中医专业人员充实到全市3194个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健全医防服务网络,广泛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和健康教育宣传,实现疾病预防关口前移、全域覆盖。将医保资金的5%和一定比例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打包拨付给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统筹使用,引导家庭医生“治未病”“管慢病”,推进卫生健康工作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通过开展健康教育进乡村、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家庭等活动,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2017年的8.7%上升到2021年的28.4%。 2022年上半年,全市住院患者次均费用同比下降2.7%,住院补偿费用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县域外、市域外转诊率同比分别下降1.2和1.6个百分点,县域外、市域外医保基金费用占比同比分别下降1.74和1.87个百分点,实现了患者和医保资金“双回流”,群众得实惠、卫生事业得发展、医保风险得防控的改革目标初步实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