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弥坚夕阳红 德艺双馨树典范 ——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光荣执业50年”医师代表掠影 本报记者 刘永胜 通讯员 艾金宝 沈箬文 文∕图
“在百年名院的历史上,他们是璀璨的星河;在继往开来的道路上,他们是学习的榜样。他们初心弥坚夕阳红,德艺双馨树典范。有这样的精神传承,我们一定能早日完成与副中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匹配的‘三甲’创建工作,谱写医院波澜壮阔的发展新篇章,为推进健康洛阳建设做出新贡献!”8月18日,在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举行的2022年中国医师节表彰大会上,提起受到表彰的“光荣执业50年”医师张本鲁等人,该院党委书记茅华宇深情地说。 茅华宇口中的他们,既有八旬心系“三甲”医院创建的老院长,也有年逾九旬行医不辍的老专家。这些老同志,从青春岁月到两鬓斑白,初心不改,救死扶伤,令人感动,备感鼓舞!今年中国医师节前夕,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特别邀请他们走上领奖台,院领导茅华宇、苗润宏、杨萍、邢付强、罗斌、韩强、尹梦鸽代表医院全体干部职工,怀着崇高的敬意,为他们颁奖,优秀医师代表给他们献花。现将该院“光荣执业50年”医师代表展示如下,与读者共勉。
张本鲁,男,1932年出生,中共党员,主任医师,洛阳市泌尿外科研究所首任所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53年,他从平原省医科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20世纪70年代,他外出学习归来,先后开展开颅手术,肝癌切除、间置空肠、胰头癌切除、脾肾静脉吻合术等手术。1990年,他完成援助埃塞俄比亚任务回国后开展的豫西首例手术,获洛阳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此后,他开展的近百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均获成功。对外科疾病诊治颇有造诣的他,尤其擅长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退休后,他仍坚持坐诊、查房,做好“传、帮、带”工作,并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树立了大医精诚的良好形象。 马进京,男,1936年出生,胸外科主任医师,河南省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工作者;曾任新乡医学院兼职教授、中国抗癌协会洛阳分会常务理事,洛阳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洛阳市瀍河区政协常委。 1964年,他从河南医学院毕业后,入职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他擅长普外及胸外的食管、纵隔、肺病、淋巴癌及常见心血管手术;曾承担“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胃食管一层吻合、带蒂大网膜包盖”的临床研究等科研课题,曾获洛阳市科技成果奖三等奖。他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学术成绩斐然。他曾踊跃报名加入1975年驻马店水灾和1976年唐山大地震救灾医疗队,用精湛的医疗技术服务群众,并在实践中得到升华。 马中和,男,1937年出生,中共党员。 1963年,他从河南医学院毕业后来到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他曾任河南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委员,洛阳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洛阳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组成员,洛阳市卫生系列职称高评委成员,洛阳市呼吸“四病”研究所创始人之一。 1970年,他参加焦枝铁路建设卫生室工作;1971年,与河南医学院教授买凯、河南中医学院教授毕福高共同研制清热解毒液,治疗乙型脑炎;1974年,在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研制热参气雾剂,用于治疗哮喘,获得卫生部科技二等奖,1984年任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业务副院长。他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双功能彩色多普勒对脑血流量的检测及临床应用研究”获奖。他擅长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及纤维支气管镜的应用,退休后发挥余热,继续为患者服务。 赵统帅,男,1938年出生,中共党员,主任医师,洛阳市著名泌尿外科专家。 1964年,他从河南医学院毕业;1988年,在全市率先引进体外震波碎石技术、泌尿内腔镜技术及血液透析技术,使泌尿专业组从大外科中独立出来,创建了泌尿外科。他开展的各系统结石的体外震波碎石技术、肾衰竭和尿毒症的血液透析疗法及泌尿系统内腔镜下取石、肿瘤电切等新业务、新疗法,奠定了医院泌尿外科在全市的领先地位;治疗疑难泌尿系统疾病时应用的20余项先进技术,填补了医院及洛阳市的空白。1990年12月,他完成全市首例肾移植手术。其临床带教的近百名外科医生,多晋升中级以上职称。 马学让,女,1938年出生,副主任医师,医院呼吸内科、洛阳市呼吸“四病”研究所创始人之一。 1961年,她从郑州铁路医专毕业。她曾任内科主任、呼吸内科主任,在内科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1980年,她的“1197名健康人阻抗容积图分析”获洛阳市科技成果奖一等奖;1982年,她的“区域性肺通血流图对肺病的诊断价值”获洛阳市科技成果奖一等奖。1976年,她接受紧急任务,和医疗队员奔赴唐山抗震救灾50天,救治伤员,走村串巷给基层医生传授防疫知识,与唐山人民守望相助,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受到省、市领导的接见,并受到表彰。2003年“非典”发生时,已退休的她,仍积极参与防治工作,帮助基层提升医疗水平。 杜芸,女,1940年出生,副主任医师。她曾任新乡医学院兼职副教授、洛阳市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委员、洛阳市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1965年,她从河南医学院毕业。她从事临床工作50余年,擅长妇产科急危重症处理,在羊水栓塞并发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妊娠并发心脏病、妊高征等疾病的治疗方面形成了独特的疗法;3万例手术无差错,获得洛阳地区科技奖二等奖,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工作者。在妇科疑难病的治疗方面,她医术精湛,开展了阴式子宫切除术、阴道成形术、广泛子宫切除术、卵巢癌根治术等;1986年,她获评洛阳市劳动模范。 任桂芹,女,1944年出生,中共党员,副主任医师,曾任洛阳市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副主任委员、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新乡医学院兼职副教授。 1967年,她从新乡医学院毕业后,先后在西平县焦庄卫生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31医院工作,1980年到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她曾参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及英国牛津大学临床试验研究(氯吡格雷和倍他乐克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从医50年来,她践行救死扶伤、患者至上的理念,不断努力学习,夯实专业理论基础,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无误诊、漏诊情况,得到了患者和医院的高度评价,曾被评为“突出贡献先进个人”“十佳医生”和“优秀共产党员”。她发表医学论文10余篇。 赵宏有,男,1945年出生,中共党员,主任医师。 1968年,他从第七军医大学毕业后在部队基层锻炼一年,于1970年正式任职,先后任医助、军医。1979年10月,他转业到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直至退休。在医院工作期间,他较好地完成了本职工作及应承担的社会义务。他多次受到医院、市卫生局表彰,并在2003年“非典”防治工作中因表现突出受到省委表彰。他长期从事呼吸内科临床工作,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善于处理呼吸内科常见病、疑难危重症,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发表论文23篇,并主编出版专著一部。退休后,他仍坚持每周三在专家门诊坐诊。 乔振纲,男,1948年出生,中共党员,中医内科主任医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出身于六代中医世家的他,系河南中医学院本科毕业生,豫西中医泰斗乔保钧教授的学术继承人。 他先后在洛阳市第二中医院、中山市广济医院、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秉承祖传绝技又勤奋好学的他,理论功底扎实,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治疗慢性乙肝、肝硬化、慢性胆囊炎、胆结石、冠心病、心肌炎、顽固性失眠、慢性肾炎、慢性肾衰竭、肾结石、慢性前列腺炎、男子性功能障碍、男子不育症、慢性胃炎及消化系统溃疡等疑难杂症。他潜心研究癌症的治疗,倾尽心血,努力攻关,已取得显著进展和丰硕的成果。他先后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专著《乔保钧医案》《实用中医痰病证治》《乔振纲医案医论精编》《乔振纲治癌经验》在全国中医学术界有较大影响,参编著作多部。2021年11月,他获得“河南省中医药杰出贡献奖”。现在,他每周一、三、五在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乔振纲工作室坐诊。 刘欣,女,1950年出生,主任医师,曾任洛阳市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她曾进修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擅长脑出血、帕金森病、脑梗死、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重症肌无力、小儿脑瘫、脑血管病变后瘫痪、失语、吞咽困难、尿潴留、运动功能障碍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擅长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头晕、头痛、三叉神经痛、脑炎、脊髓炎、急性面神经炎、遗传性共济失调、支气管哮喘、甲亢、胃肠道疾病等常见内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刘克字,男,1953年出生,中共党员,主任医师。 他毕业于湖北医科大学医疗系,从事消化内科临床工作5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对消化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危重病,有独到的诊断和治疗经验。对消化系统溃疡、反流性食管炎、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肝炎、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等疾病,他应用自己的诊疗方法,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受到患者的好评。他用胃肠镜检查患者数万人,均能熟练、精准地做出诊断,做到不误诊、不漏诊;对胃肠镜下治疗胃肠息肉、食管出血、异物取出、食管狭窄扩张等尤为擅长,均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他曾撰写医学论文10余篇,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