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县实现医疗信息互联互通
本报讯 (记者刘永胜 通讯员高河涛 张 枫)日前,位于豫西地区的新安县,建立了以健康档案为基础,以电子病历系统为核心,以4家县级公立医院、12家乡镇卫生院和305个村卫生室为框架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全民健康信息平台采用身份证为唯一识别ID(身份标识号),把各类医疗数据进行串联,实现了医疗数据全流程闭环管理,全县医疗信息“一盘棋”。 “信息化是医共体建设成功的关键!”新安县卫生健康委主任王新子深有感触地说。2019年,被确定为国家级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后,新安县科学谋划,全力做好顶层设计,推动医共体信息化提质增效。其中,县财政加大投入力度,利用政府专项债投资3800万元,打破乡村信息化壁垒,建立医共体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将县、乡、村三级医疗数据纳入中心数据库,实现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慢性病管理在县域内医疗机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为了顺利实现预期效果,达到互联网规律与医疗规律相结合的目标,该县成立了医共体信息化培训专班,对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开展培训累计100余场。培训结束后,学员们现场上机考核,考核通过后方可上岗工作。 信息贯通带来三大变化。一是共享中心真正实现共享。自2020年11月6日运行以来,医共体六大信息共享中心(心电诊断中心、影像诊断中心、远程会诊中心、检验中心、病理诊断中心、消毒供应中心)稳步运行,逐步构建了“镇检查、县诊断、镇治疗”的新型就医格局,为推进分级诊疗扎实开展夯实基础。二是患者就诊更加便捷。患者在县域内任意一家医疗机构就诊,接诊医生可以随时调阅其基本公共卫生、就诊记录等信息;医生能够根据患者的检查结果、服药、治疗、公共卫生等情况,为患者提供精准的治疗方案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减轻了患者的就医负担。同时,村医在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时,根据平台提供的信息,可以准确地为居民提供食疗方案和中医干预措施等服务,推动基层医疗机构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三是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新安县充分发挥大数据准确、快捷的优势,全力推进分级诊疗和智慧医院建设;同时,统筹县域内医疗资源,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县卫生健康委加快与县民政、公安、教育、疾控、妇幼等系统的对接,实现“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腿,医生少填表,医保多结余”,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