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咳不止 当心过敏性哮喘 □陈 萍 秋冬季节,天气逐渐转凉。随着气温降低,致敏原的增多,在医院门诊,过敏性哮喘患者大幅增加,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因此,我们要增强对过敏性哮喘的认识,努力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过敏性哮喘是一种由致敏原触发或加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过敏性哮喘在致敏原诱发后或上呼吸道感染后易出现急性发作或原有症状加重,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秋冬季是高发季节。有研究显示,我国14岁以上人群中哮喘患病率为1.2%,而过敏性哮喘竟达67%以上,现已成为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的慢性病。
引起过敏性哮喘的原因
过敏性哮喘是由基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引起的。有过敏体质的人,如自幼有湿疹、过敏性鼻炎、食物过敏、皮肤过敏、药物过敏等容易患过敏性哮喘。其急性发作多因接触各类致敏原,过敏性按接触方式的不同可分为3种类型。吸入性又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种,如吸入尘螨、屋尘、花粉、动物毛屑、真菌等发病者,为特异性吸入性过敏;如吸入硫酸、甲醛等发病者,为非特异性吸入性过敏;如食入牛奶、黄豆、花生、小麦、鸡蛋白、牛羊肉、虾等发病者,为食入性过敏;如吸入性和食入性都引起发病者,为混合型过敏。 另外,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天气突变,特别是在秋冬季交替和寒冷的冬季,忧郁、恼怒等精神因素也会引起过敏性哮喘发作。
过敏性哮喘的症状及确诊
急性过敏性哮喘发作时,常有先兆症状如鼻痒、眼痒、流泪、耳痒、咽痒、打喷嚏、流清涕等,继而出现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凌晨发作,严重者可被迫采取坐姿甚至端坐呼吸,干咳或咯出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出现缺氧、呼吸困难、呼吸衰竭和气胸等,严重时危及生命。 过敏性哮喘如何确诊?既往有过敏史,近日出现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难以治愈的慢性咳嗽,可到医院筛查是否为过敏性哮喘。依据症状,遇致敏原可诱发或症状加重,致敏原试验结果为阳性,肺功能检查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平均每日峰流速变异率昼夜变异率>10%或周变异率>20%,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喘息等症状,满足以上情况即可确诊过敏性哮喘。
如何预防过敏性哮喘
明确致敏原后,要进行有针对性的防范。对于亲代遗传者,可以通过调养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避免致病因子侵袭;对于后天环境所致者,要尽可能远离致敏原。无论是先天遗传因素还是后天环境因素导致的过敏性哮喘,都应从以下6个方面预防: 一、适当体育锻炼。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当的体能锻炼,避免剧烈运动,适当进行游泳、散步、太极拳、八段锦、慢跑、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既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又能提高自身免疫力,改善肺功能,减少过敏性哮喘的发生。 二、注意调畅情志。重视精神调养,保持情志舒畅,培养乐观、豁达、宽容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如不要过于焦虑、兴奋、恐惧、喊叫、哭泣等,以防机体正气内虚,抗病能力下降,致病因子侵袭而发作。 三、饮食起居规律。平素饮食清淡而富有营养,忌肥甘油腻、辛辣甘甜,以防生痰生火,忌生冷,避免海腥发物。注意起居调养,秋冬季节养阴则应“早卧早起”,劳逸结合,随着天气变化注意加减衣服,以防受凉,特别是冬季,避免受到冷刺激,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要保护好颈部,以防外邪侵袭。 四、防致敏原接触。尽量避免工作、生活环境中的致敏原,外出戴口罩,避免烟尘、异味刺激,做好防护,保持家中清洁,尽量不食用含致敏原的食物,不接触易过敏的吸入性物质。 五、常备药物预防。过敏性哮喘发作前很少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无论何时何地,如接触或闻到致敏原,就会突然发作。故过敏性哮喘患者应随身配备急救药,并掌握使用方法和剂量,尤其是气雾剂的正确吸入方法。 六、腹式呼吸锻炼。通过锻炼,可以改善肺通气,降低气道阻力和呼吸频率,使身体处于放松状态,以避免过敏性哮喘的发生。
过敏性哮喘急性发作怎么办
过敏性哮喘急性发作时,应尽快缓解气道痉挛,立即吸入快速起效的支气管舒张剂(如沙丁胺醇气雾剂),如果症状没有缓解,就要立即拨打120呼救,尽早就医,接受进一步治疗。 过敏性哮喘缓解期需要治疗吗? 缓解期治疗是防止病情反复发作的重要治疗手段,患者必须遵照医嘱,规范化治疗。夏天可配合冬病夏治进行穴位贴敷,平时可运用针灸、拔罐等调理身体,以提高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日常重视养脾胃,补肺肾,肾阳充足则脾气健旺,脾气健旺则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脾运而肺宁。 过敏性哮喘虽然病因、机制较为复杂,但是它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过敏性哮喘的发展前景还是可观的。 (作者供职于开封市中心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