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治疗急性主动脉夹层 □张 力 文/图
一天傍晚,我刚结束紧张的工作,正准备喘口气,忽然手机铃声响了起来,原来是一家兄弟单位打来了电话:“张主任,我们这儿的一名患者突发胸背部疼痛,初步诊断为A型主动脉夹层。目前,患者昏迷、呼吸衰竭、血压偏低,我们已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请求支援。” 患者被紧急转运到河南省胸科医院大血管病区(心血管外科八病区),我带领团队对患者进行了诊断:主动脉根部瘤、夹层多发破口,并且为主动脉全周夹层剥离,主动脉近段60毫米、中段33毫米,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严重受累,左颈总血栓形成,无心包积液,腹腔干动脉假腔,肠系膜上双腔,左肾假腔,右肾真腔。患者主动脉夹层破裂风险较大,并且并发多脏器灌注不良。庆幸的是,经过评估,我们发现患者尚无器质性脑损伤,但是其病情有持续进展风险,需要紧急手术。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我们为患者实施了急诊手术。 术中,我们应用双侧脑灌注技术,按照脑血管优先的策略进行手术,历时6小时,顺利完成“Bentall(带主动脉瓣人工血管升主动脉替换术)+全主动脉弓置换+硬象鼻手术”。术后,患者清醒,17小时后顺利脱离呼吸机,目前已康复出院。 急性主动脉夹层是心血管疾病中的急危重症,约2/3累及升主动脉(即A型主动脉夹层),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 虽然胸痛是主动脉夹层最常见的症状,但是临床表现可能是多样化的。因此,及早确诊主动脉夹层很有必要,延迟诊断将使患者付出惨重的代价。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并发症包括主动脉破裂、心包填塞、主动脉瓣反流和脏器灌注不良,死亡风险估计每小时增加1%至2%,非手术治疗与近60%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死亡相关。治疗原则是:首先,术前控制患者的心率、血压;其次,绝大多数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包括并发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首选的治疗方式仍然是迅速接受手术。 链接 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腔内的血液通过内膜的破口,进入主动脉壁中层而形成的血肿,并非主动脉壁的扩张,有别于主动脉瘤。 主动脉夹层较常见,是较复杂、较危险的心血管疾病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改变,主动脉夹层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高血压是主动脉夹层最常见的病因。 主动脉夹层多急剧发病,65%至75%的患者在急性期(2周内)死于心脏压塞、心律失常等并发症。该病的发病高峰为50岁至70岁,男性发病率较女性高。 急性或慢性主动脉夹层需要与心肌梗死、不伴有夹层的胸主动脉瘤、纵隔肿瘤、张力性气胸、急性肺栓塞、心包炎、胸膜炎、胆囊炎、输尿管结石、肠系膜缺血性疾病、阑尾炎、肾盂肾炎、休克、一过性脑缺血、肢端缺血等相鉴别。由于鉴别诊断的范围较广,当怀疑主动脉夹层时,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相关检查。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如果24小时内存在转移性胸部疼痛及背部疼痛,则高度提示主动脉夹层。 急性心肌梗死和主动脉夹层的鉴别: 1.疼痛的表现:心肌梗死的疼痛通常是逐渐加重的,多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可向左上肢及左肩背部放射。 主动脉夹层的疼痛常突发,常呈撕裂样,部位较广泛;应用阿片类药物止痛,效果不佳。 2.心电图及心肌标志物:急性心肌梗死通常有典型的心电图及心肌标志物改变。 主动脉夹层的心电图无特征性改变,除非在少数情况下累及冠状动脉。如果这样,鉴别起来将相当困难,患者必须进行CT(计算机层析成像)、MRI(磁共振)等检查。 3.部分主动脉夹层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出现脸色苍白、出汗、四肢皮肤湿冷等类似休克的症状;但是,前者出现上述症状时血压一般不低,而后者通常有低血压症状。 4.超声心动图和多排螺旋CT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胸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