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常 娟 通讯员符臻臻 郑笑涵)日前,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过13小时的手术,肺移植科赵高峰团队成功为一名患者实施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室间隔缺损心内直视修补和肺移植手术(又称三联杂交式“修心换肺”手术)。据相关文献资料检索,该手术尚属全国首例。 患者是一名29岁的女性,患有先天性心脏病,6年前病情加重,出现了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症状。患者辗转多家医院就诊,病情却无好转迹象。带着最后一丝希望,患者与赵高峰团队取得了联系。 患者入院后,医务人员通过检查发现,患者病情复杂,存在室间隔缺损(巨大)、动脉导管未闭(巨大)、肺动脉高压、艾森曼格综合征等情况。经过反复多学科会诊,专家团队认为,只有为其开展“修心换肺”或心肺联合移植手术才能救命。考虑到手术风险、手术成功率、创面恢复等情况,通过对患者身体状况的全面评估及病情的详细分析,最终专家团队决定和患者一起接受挑战:避免心肺联合移植,进行三联杂交式“修心换肺”手术。 该手术在国内外不曾有类似报道,无任何可借鉴的经验。随后,赵高峰团队就术前、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风险制定了应对措施。 8月3日,在郑大一附院器官协调团队的帮助下,历经数月,患者终于等到了匹配度良好的器官。当日,在介入科、心脏移植张新团队,超声科、体外生命支持中心等医疗技术团队的保驾护航下,历时13小时,经过体外循环及ECMO(体外膜肺氧合)的双重支持,赵高峰团队为患者成功实施三联杂交式“修心换肺”手术。 术后,患者转入外科重症监护室,逐步渡过了术后急性排斥、供肺感染等大关,转危为安。目前,患者情况良好,29岁的她迎来了第二次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