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的心电干扰现象:钩拢现象 □郝正阳 文/图
钩拢现象是指各自独立的心腔或不同心肌彼此接触或贴靠在一起时,通过相互之间的机械作用、电的作用,或两者兼而有之的作用,使原来各自不同频率的心电活动,出现暂时的同步化现象。钩拢现象是一种特殊的心电干扰现象 钩拢现象分为不完全性钩拢现象和完全性钩拢现象。 心电图表现 心脏中两个节律点分别存在于不同的心腔或心肌组织,当其中一个节律点(副节律点,通常为室性早搏)提前发放冲动时,可对另一个节律点(主节律点,通常为窦房结)产生正性变时效应,使其频率升高。 发生机制 通常,一个节律点频率的升高可使另一个节律点频率降低和(或)传导速度较慢,即负性作用。钩拢现象则与之相反,其可能的机制有:室性早搏使心脏泵血质量下降,导致血压降低,而血压降低又能引发机体代偿,使血压和窦性频率反射性升高;血压降低导致窦房结中央动脉血流减少,而窦房结中央动脉的舒缩又能影响其周围窦房结P细胞的自律性,使其频率升高。 鉴别诊断 折返性心动过速时,将电极导管放置于折返环并以高于心动过速的频率起搏时,心动过速的频率会迅速升高至起搏频率;当起搏停止,心动过速的频率则会迅速降至其初始频率。与拖带现象(拖带现象是折返性心动过速所具有的特征性表现)不同的是,在钩拢现象中,室性早搏结束后,窦性频率突然短暂加快,而后逐渐降至其基础频率。等频现象是指两种节律频率相等的现象。钩拢现象连续发生时,可出现等频现象,但是等频现象并不等同于钩拢现象。虽然两者的两种心搏频率都是一致的,但是前者的两种心搏是同时出现的,而后者则不一定。 临床意义 钩拢现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即便是室性早搏所致的短暂、轻微的血压下降也能够被机体所感知,进而启动代偿机制。当多种病因使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受损时,这种现象则可能减弱或消失。(作者供职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