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文化
PDF版查看  第五版:乡医课堂
PDF版查看  第六版:基层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八版:天使之声
 
第八版:天使之声
 上一版  
分子靶向药物所致皮肤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
一种多功能胸腹带
生活中常用药物的正确服用时间
让青春在无影灯下闪光
1
11 1 2022年8月11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分子靶向药物所致皮肤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
 

分子靶向药物所致皮肤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
□高亚娜

   肺癌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癌症中发病率最高、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大气污染、职业暴露、生活方式改变和不良习惯的影响,肺癌的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已经成为目前临床工作中针对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主要治疗方法。分子靶向药物对肿瘤具有间接杀伤和抑制作用。但是随着分子靶向药物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同时,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皮肤不良反应,较为常见的不良反应有皮疹和甲沟炎,会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主要是对分子靶向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出现皮肤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护理进行探究分析。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科室收治的确诊非小细胞肺癌并采取靶向治疗的患者(84例),并将患者分为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的对照组(4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方式的观察组(42例)。其中,观察组中,男性患者有26例,女性患者有16例,年龄38岁~72岁,平均年龄为(48.27±8.39)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有24例,女性患者有18例,年龄40岁~78岁,平均年龄为(49.71±7.81)岁。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吸烟史和饮酒史。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的差异不明显(P>0.05),可以比较。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主要采取常规疾病护理和疼痛护理等护理内容。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护理措施。
    皮肤不良反应的预防:针对进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首先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交流,及时进行不良反应相关的健康教育,促使患者和家属能充分了解皮肤不良反应是分子靶向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通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告知患者在接受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期间,尽可能避免日光的直接照射,尤其夏季外出时可以穿防晒衣或涂抹防晒霜等,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引导患者选取适宜的洗漱用品,尽可能地选择性质温和的洗护用品,并适当涂抹润肤露等,保持皮肤的清洁和湿润。预防甲沟炎,对趾甲存在倒刺的患者来说,需要引导其选择棉质袜子,穿着透气性良好、舒适、宽松的鞋子,改善患者足部受力的情况。
    护理方法:(1)根据患者的皮肤不良反应等级,采取相应的护理方法。对于轻度皮疹患者,可以采用苯海拉明软膏涂抹患者瘙痒处,并告知患者注意个人卫生。皮肤干燥的患者可以在身上涂抹性质温和的润肤乳,不要抓挠局部,避免感染的发生,并保持床单以及衣服干净整洁,还要及时更换。对于中度皮疹患者,在轻度护理的基础上,如果患者出现自觉症状时,可以选择口服米诺环素胶囊。对于重度皮疹患者,可以根据患者的皮疹程度,严重者适当减少分子靶向药物的用量,并按照中度皮疹的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如果患者出现感染的情况,需要适当应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经过护理和治疗2周~4周后,若不良反应还没有消退,需要暂停对分子靶向药物的应用。在此期间,医务人员需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树立患者的康复信心。停药且护理治疗2周~3周后皮疹消退,可以恢复分子靶向药物的应用。
    (2)医务人员要嘱咐甲沟炎患者保持足部的清洁卫生,穿着透气性好的棉袜,注意观察足部的不良反应,针对肉芽肿样病损,可采用硝酸银杀菌及时处理,并对甲沟进行处理,敷料包扎;如果没有出现好转,应遵照医嘱适当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可用金银花水对手足进行浸泡,达到消肿、去热的目的。同时,局部皮肤出现完整性受损时,清洗消毒后喷洒生物胶体分散剂,每日3次~4次,控制炎症。
    观察指标:本研究要观察针对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后患者出现Ⅲ级皮肤不良反应和甲沟炎,通过相应护理干预后,不良反应明显降低。
    皮肤不良反应分级按NCI-CTCAE(3.0版)评定为:Ⅰ级(轻度),范围较局限(如丘疹脓疱型病变,主要局限于头面部和上部躯干),几乎无主观症状,对日常生活没有影响,无继发感染征象;Ⅱ级(中度),范围较广泛,主观症状轻,无继发感染征象;Ⅲ级(重度),范围广泛,主观症状严重,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大,有继发感染的可能。甲沟炎的等级划分:Ⅰ级,患者趾甲出现脱色和褶皱;Ⅱ级,出现趾甲脱落,患者有痛感;Ⅲ级,趾甲完全脱离,出现感染。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SPSS20.0专业统计学软件,对数据中采用T值检验的方式进行计算,并使用(x±S)进行表示,数据中的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的方式进行计算,当P<0.05时,说明相关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果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Ⅲ级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9%,低于对照组患者的Ⅲ级不良反应发生率33.33%,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的Ⅲ级甲沟炎发生率为2.38%,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Ⅲ级甲沟炎发生率26.19%,差异显著(P<0.05),见下表。

护理后两组患者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讨论

   分子靶向药物是现阶段临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随着分子靶向药物的应用增加,分子靶向药物的不良反应逐渐受到关注。分子靶向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以皮肤不良反应和甲沟炎等为主。皮肤不良反应主要以皮疹、瘙痒、干裂为主,部分患者可引起皮肤感染情况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肢体功能。针对分子靶向药物的皮肤不良反应,需要采用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减少患者的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次研究是为了探究分析靶向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皮肤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护理措施。经过护理后,观察组的Ⅲ级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14.29%,低于对照组患者的Ⅲ级不良反应发生率33.33%,差异显著(P<0.05)。且对照组的Ⅲ级甲沟炎发生率为2.38%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Ⅲ级甲沟炎发生率26.19%,差异显著(P<0.05)。
    由此可见,我们对分子靶向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皮肤不良反应的针对性预防和护理效果显著,可以有效降低严重皮肤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实践。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肿瘤医院内科)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