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零下196摄氏度,这里藏着什么 |
|
(上接第一版) 河南人的肿瘤“生物银行” 7月14日,在分子病理学实验室生物样本中心超低温冰箱存储室,医务人员快速把新鲜肿瘤组织样本和血液样本存入冰箱。记者看到,冰箱上面标识的温度为零下80摄氏度,每台冰箱可存储40000管标本。 “我们一共有19台超低温存储冰箱、1台气象液氮存储系统、一台自动化液氮存储系统(液氮冷藏系统),可储存70万例样本。”郭永军自豪地告诉记者。截至目前,该实验室已存储4万余人的近20万例生物样本。 浸染实验室多年,实验室博士赵九洲精准概述储存生物样本的目的——搭建样本资源的开放共享平台,为肿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保障。据其介绍,借助生物样本库,2017年,分子病理学实验室启动了肺癌精准医学大数据平台建设,建立了河南省肺癌大样本队列,开展了多项与临床相关的基础研究,以提升肺癌患者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 比如,对纳入生物样本库的万余例肺癌样本,医务人员进行数据的二次发掘、探索,以及和健康人群的数据对比。研究人员发现,BRCA基因突变除了和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有关,可能和肺癌也有关系。该发现或为肺癌的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新思路。 赵九洲说,目前,分子病理学实验室的主要科研方向为肿瘤耐药机制的研究、肿瘤的转移和侵袭的研究等。特别是针对肺鳞癌、肺腺癌、肉瘤样癌等罕见肿瘤,科研人员正在通过积少成多的样本采集、存储及基因组遗传学信息大数据分析,发现其中隐藏的致癌分子,为临床治疗打下基础。 在郭永军看来,生物样本库的最大意义在于提升全省肿瘤治疗的科研水平。因此,针对一些肿瘤研究领域的重点和热点项目,该实验室会设置开放型基金,号召全省科研同道共同攻克难关。今年,该实验室设置了免疫治疗等3个开放课题,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等合作,以求取得新突破。 技术下沉,惠及更多患者 免疫治疗、靶向治疗是肿瘤精准治疗的前沿技术,但很多县级医院不具备治疗条件,怎么办? 从2017年开始,省卫生健康委联合分子病理学实验室启动肿瘤精准医疗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双域计划”,省肿瘤医院向合作的县级医院提供EGFR基因检测服务,并提供电子报告,寄送纸质版检测报告;同时,通过举办肺癌临床病理检测培训班等方式,为县级医院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临床专家提供免费、及时的规范化治疗咨询指导。 “这样既可以弥补县级医院在基因诊断方面能力的不足,又可以减少患者奔波,让他们在家门口就可以获得省肿瘤医院的专家诊断,实现‘大病不出县’的愿景。”郭永军说。 特别是二代基因测序,由于患者需求数量少、费用昂贵且操作专业性强,不适宜县域内配置。而通过“双域计划”,患者在县级医院初诊以后,他们的基因标本将被送到省肿瘤医院进行检测,之后通过线上报告,省肿瘤医院的专家会指导县级医院进行规范化治疗,有疑难杂症的患者再转到省级医院来。“我们的终极目的是患者能够接受精准检测,享受靶向治疗,从而有机会参与临床试验。”郭永军补充说。 截至目前,“双域计划”已覆盖全省63个县(市),2021年各项检测标本突破了5000例。受益于“双域计划”的实施,不少县级医院临床分子病理学诊断能力得到了提升。其中,新野县人民医院肿瘤科,床位由原来的40多张增加到200多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