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男童误吞硬币 医生巧妙取出 |
|
男童误吞硬币 医生巧妙取出 本报记者 丁 玲 通讯员 卢亚敏
7月19日,在郑州高铁东站,一名7岁男童误吞一枚一元硬币,需要紧急救治。 接到求救电话后,郑州人民医院郑东院区急诊科急救团队迅速赶到男童身边。急救人员立刻对男童进行查体:“患儿有恶心、呕吐的情况,但可以自己描述,指着自己的咽喉说不舒服。” 急救人员判断,硬币应该不在气管,而在食管。虽然男童暂时无呼吸问题,但误吞硬币情况也很危急。急救人员迅速将男童送往郑州人民医院郑东院区,进行下一步救治。 在回院途中,急诊科值班医师黄珊紧急联系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家会诊。急救车到达医院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徐光对男童进行喉镜检查,但没有发现异物,于是安排男童紧急前往医学影像科拍摄胸片,检查结果显示:患儿食管上段有一枚硬币。 按照常规情况,发生食管内异物,患者要全麻,在硬质食管镜或者胃镜下取出异物。全麻患者需要禁食4小时到6小时,可男童刚吃过午饭,此办法显然不合适。 硬币卡在食管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导致水肿,不易取出,还有造成并发症的风险。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家张卫东与徐光经过紧急会诊,决定尝试使用特殊导管为男童取出硬币。 征得家长同意后,张卫东与家长固定男童的头部和身体,男童侧卧位。徐光尝试从男童口腔插入导管,但是男童因为不舒服非常抗拒。 徐光又将导管从鼻腔进入咽喉,到达食管后再越过硬币,抵达硬币下端,向导管中注水,卡住硬币后向外拉导管。硬币随着男童的呕吐,被吐了出来。 张卫东说,此次导管取异物的方式,在异物没有尖锐的角、是圆形的基础上,并且在食管上段才能使用。使用的特殊导管,前端有隐形气囊,利用这种特殊装置,将管子插入未被异物完全阻塞的食管内,隐形气囊越过异物后,向气囊内注入空气或水,使其扩张,气囊充满食管腔,向上拉时将异物带出。如果食管内嵌顿的是枣核或其他尖锐物品,则需要全麻,在硬质食管镜或胃镜下取出异物。 徐光提醒,误吞异物如果不及时处理,可引起咽喉水肿,导致呼吸困难、食管炎、颈部皮下气肿、纵隔气肿、气管食管瘘等情况,甚至出现大血管破裂,危及患者生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