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文化
PDF版查看  第五版:乡医课堂
PDF版查看  第六版:基层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洛阳新闻
PDF版查看  第八版:健康促进
 
第八版:健康促进
 上一版  
怎样远离冠心病
跌倒——猝不及防的隐形“杀手”
先心病宝宝有痰咯不出,怎么办?
吃了这些药 最好别开车
1
11 1 2022年7月7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吃了这些药 最好别开车
 

吃了这些药  最好别开车
□许利敏

   酒精可通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而对安全驾驶带来风险。我国每年由于“酒驾”引发的交通事故达数万起,而造成死亡的事故中50%以上都与“酒驾”有关,“酒驾”的危害触目惊心,已经成为交通事故的第一大“杀手”。
    除了要警惕“酒驾”,“药驾”也要引起重视。同酒精一样,有些药物也可通过不同的途径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从而对安全驾驶带来风险,其危害程度不亚于“酒驾”。在现实生活中,“药驾”恰恰是很容易被公众忽视的。
    2022年3月20日,河北省邯郸市发生的一场车祸,造成了死伤14人的严重后果,在网络上引发热议。警方通报显示,肇事司机因超量服用某镇痛类处方药,酿成车祸。
    由此可见,“药驾”的危害不容小觑。那么,哪些常见的药物会对安全驾驶产生影响呢?
    第一类是镇静催眠药。顾名思义,镇静催眠药就是有助于睡眠的药物,比如地西泮、艾司唑仑、阿普唑仑等。这类药物一般都是在晚上临睡前服用。大家在服用此类药物后不宜驾车。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药物有“宿醉”效应,如果第二天早晨起床后仍感觉犯困,应避免驾驶车辆。
    第二类是抗过敏药,如氯苯那敏(扑尔敏)、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这类药物能够抑制神经兴奋,有嗜睡的不良反应。大家服用这类药物后,应避免驾驶车辆,避免从事高空作业等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工作。
    第三类是复方感冒药。这是最常见且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一类药物,如“白加黑”“快克”“感冒灵”等复方感冒药。为缓解鼻塞、流清涕症状,这类药物会加入氯苯那敏成分,导致人们嗜睡。大家服药后,应避免驾驶车辆。
    第四类是含有酒精成分的药物,如夏季用来防暑的藿香正气水、十滴水等。这类药物里含有的酒精成分可以干扰酒精检测仪的判断。因此,大家应服药后休息一段时间再开车。
    这些药物可产生嗜睡、头晕、耳鸣等不良反应,从而影响驾驶员的判断力和操作能力,进而对安全驾驶产生不良影响。那么,面对各种可能对安全驾驶产生不良影响的药物,公众应该注意什么呢?药师总结了“六字箴言”,送给大家。
    “告知”:到医院就诊或者到药店购药时,主动告诉医生或药师自己是否有驾车的需求,医生或药师会酌情给出一些中肯的建议。
    “细看”:服用药物前,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尤其是“注意事项”的部分。如果药品说明书中有“服药后应避免驾驶车辆”“避免高空作业”或“避免操作精细仪器”等字样,则服药后应避免驾驶车辆。
    “停车”:若服药后必须驾车出行,一定要引起注意,在行驶过程中如果出现犯困、嗜睡等反应,一定要及时停车休息。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开车有风险,用药须谨慎。
 (作者供职于濮阳市油田总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