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就要帮到群众心坎上 本报记者 杨 须 通讯员 李 阳 司营磊
将医共体触角延伸到乡镇,全面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根据新密市医共体建设推进工作需要,新密市中医院作为新密市医共体的牵头单位,选派新密市中医院脑病一科主治医师牛莉铭,来到医共体成员单位米村镇卫生院担任业务副院长,开展健康帮扶工作。在工作中,牛莉铭时刻铭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兢兢业业、默默奉献。 为了进一步做好健康帮扶工作,促进乡村振兴,牛莉铭来到米村镇卫生院第一天,就立马投入紧张的调研工作中,并与医务人员共同讨论,如何借医共体建设之东风促进卫生院发展。经过商讨,他们想出用特色推动卫生院发展的思路。于是,他们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选派医务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他们拟定了上级医院专家到米村镇卫生院开展诊疗技术、规范流程等带教工作的实施方案。牛莉铭心想:帮扶就要帮到群众心坎上。 “卫生院只有提高了人才队伍建设和诊疗水平,才能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在研讨会上,牛莉铭说。 将米村镇卫生院提档升级,建成以康复理疗、老年慢性病、中医中药、运动创伤、急诊急救为特色的卫生院,满足基层群众健康保健和治病需求,同时提升卫生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为了让医务人员从思想上改变以往诊疗的“惯性思维”,牛莉铭带领全体医务人员实施以“整理、整顿、清洁、规范、素养、安全”为主要内容的“6S”管理,改善服务环境,提高医疗质量,为患者创造一个干净、整洁、安全、舒适的诊疗环境。 在实施“6S”管理活动之初,由于医务人员常年工作和生活习惯早已形成,物品存放等问题也已积累多年,如何取得大家的理解与支持成为牛莉铭解决的首要问题。卫生院党支部书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从改善医院形象、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员工素养、降低医院管理成本等方面入手,引导大家正确理解和实施“6S”管理制度及要求。 经过全院上下日夜奋战,不到3个月时间,米村镇卫生院“6S”管理工作初见成效:各科室物品摆放规范有序、标签清楚明了、文化建设个性凸显;医务人员的工作状态、精神面貌和科室环境得到了显著提升,改善了就医环境,提升了工作效率。就这样,“6S”管理由单纯的环境改善、物品管理向素养提升、科室建设延伸。随着“6S”管理的逐步深化,卫生院管理要由单纯的管好物品,上升到提升医务人员个人素质和修养,从而提升医疗质量和安全的高度,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卫生院文化品牌,推动卫生院高质量发展。 一个卫生院没有急诊科,遇到急救患者就措手不及。米村镇卫生院没有急诊科,牛莉铭就向新密市中医院求援,在米村镇卫生院建立了急诊科。 同时,利用医共体牵头医院专家巡回义诊之际,向老百姓讲解医共体的性质、作用和好处,讲解卫生院依托医共体的医疗技术和人才优势,讲县、乡、村三级医疗资源整合和分工协作的医保政策,讲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分级诊疗新模式,达到群众一听就懂,懂了就会用的效果。 米村镇卫生院的现状逐渐得到改善。但患者多了,医疗质量必须要提高。对此,牛莉铭积极组织卫生院业务骨干开研讨会,制定提高诊疗质量的详细方案,从带教、坐诊、查房着手,进行床旁病例分析、疑难病例讨论、病例书写规范等指导,开展质量控制、医院感染管理、护理知识讲座等培训。 自从来到米村镇卫生院开展健康帮扶后,之前找牛莉铭看病的患者也来到卫生院找她治病。有人问她:“你的手机24小时开着机,白天坐诊、查房、带教,有时还要深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调研。可是,到了晚上,别人都下班回家了,你还在制订工作计划,考虑第二天的工作,真不累吗?”牛莉铭微笑着回答:“说不累,那是假话。但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新密市中医院负责人把米村镇卫生院交给我管理,我有责任把医共体建设精神落到实处,让这里的群众充分享受到医疗服务的实惠,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得到优质的诊疗服务。” 有一次,她在米村镇卫生院加班到21时,既累又饿,想找点吃的东西。当时,新密市中医院负责医共体建设的工作人员打来电话,询问米村镇卫生院健康帮扶情况,牛莉铭就立马来了精神,饥饿感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 下一步,牛莉铭打算充分发挥前期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丰富经验,大力帮扶米村镇卫生院发展卫生健康事业,探索助力“健康乡村”建设的新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