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工作中感受医学的温度 □郭柏汝
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十余年的工作经历,使我越来越感受到医疗工作在平凡之中时常彰显伟大。我在与患者及其家属的相处过程中,多次感受到他们的情绪变化,初识病情时的否认、焦虑,商讨方案时的犹豫难决、举棋不定,大病初愈时的欣喜、激动,以及对康复出院的期待和渴望。 医生们在面对复杂繁重医疗工作的同时,还要多方面、全方位做好和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工作,我也经常被身边的医生同事温暖和感动着,也让我从中深深感受到了医学的温度。
病房里响起生日快乐歌
记得那是一个“六·一”儿童节。这天临近中午的时候,我听到护士站对面的一间病房里传出了唱生日快乐歌的声音。我走进病房,看到穿着便装的张鹏主任在和一群小朋友唱歌,其中有四五个小朋友都是在我们病区治疗,还有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我没见过。后来一问,才知道原来是戴着生日帽的小博(化名)过生日,她只有10岁,之前因为化疗太难受而一直哭哭闹闹不愿意配合治疗。 虽然这一天是周末,但是张鹏知道这天是小博的生日后,带着自己和小博同龄的儿子一起买了蛋糕,从家赶到病房给小博过生日。张鹏的儿子还给小博带来了一个“超人”的玩具模型,希望小博能像“超人”一样坚强,勇敢面对治疗,早日战胜病魔。从那天之后,我经常见到小博在化疗时都拿着那个“超人”玩具,似乎再也没有惧怕化疗了。 张鹏还带着自己的儿子利用周末时间把病区相近年龄的小朋友聚在一起,让他们互相鼓励,互相打气,给病区的小患儿带去更多的人文关怀。在病区听到的这首生日快乐歌也是我听到的最温暖的一首歌。
从分享零食开始沟通
在张鹏办公室不显眼的位置放着一个盘子,里面放了一些糖果、饼干等零食。在不知道这个盘子作用的时候,我以为是张鹏自己爱吃零食。直到有一天,当我看到一个十几岁的小女孩眼里含着泪水,但手里拿着一包零食听张鹏介绍治疗方案时,我才知道,这不是我想象中的“零食”,这是拉近医患感情的独特方式。 后来我也问过张鹏一个问题,“一包零食就有让患病的儿童战胜恐惧,接受治疗的神奇效果吗?”张鹏说:“我们科收治的患者大多都是青少年和儿童,当这些孩子来到病房时,就是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疾病本身已经让他们恐惧,而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医生更会增加他们的恐惧。但恰恰在这个时候,一句请坐、一包零食,可能就拉近了医生和患者的心,让彼此接触的氛围不再那么冰冷,有了好一点儿的氛围,才能更好地开始病情沟通工作。” 原来在张鹏桌子上放着的这些零食,有这么重要的作用,它是敲开心灵的窗户,也是一位骨肿瘤医生最暖心、最独特的打招呼方式。 医学的结构恰如一个“人”字,一“撇”是技术的医学,一“捺”是人文的医学,只有技术与人文相协调,才能写出最美的“人”字。作为医者,不仅要有精湛的医疗技术,还要拥有高尚的“仁心”,要把造福患者作为自己的信念,把对患者的关心关爱融入医疗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与患者共同携手战胜病魔,才能让医学更有温度!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肿瘤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