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年内实现全过程电子追溯 扫码可了解生产、流通、运输情况
本报讯 (记者冯金灿)全省如期实现疫苗全过程电子追溯;继续保持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在90%以上……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所所长张延炀日前在全省常规免疫监测及免疫规划疫苗管理培训班上解读《河南省2020年免疫规划工作技术指导意见》时,讲解今年我省免疫规划重点工作内容。 2015年~2019年,河南省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每年都在96%以上;今年上半年常规免疫规划数据显示,河南平均疫苗接种率达99.62%,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且麻疹发病数和发病率均较2019年同期分别降低77.08%和76%。 “今年,我省要不断优化升级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与国家疫苗追溯协同平台和国家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对接,实现疫苗全过程电子追溯,强化免疫规划信息和网络安全,提升全省免疫规划管理信息化与现代化水平。”张延炀说,“实行疫苗全程电子追溯制度后,每支疫苗都会有‘身份证’,通过扫码就能知道它的‘前世今生’,生产、流通、运输中有没有问题,一览无余。我省自今年3月起开始启动疫苗全程电子追溯以来,全省已有13个省辖市和2个直管县共56个县(区)的接种单位开展了扫码接种,年内全省所有疾控机构和预防接种单位均纳入疫苗扫码追溯管理范围。” 此外,河南在认真做好《疫苗管理法》宣传贯彻工作的同时,指导辖区规范开展预防接种工作,加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与处置工作,提升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置能力,配合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做好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工作;指导辖区加强预防接种单位建设,加强与完善免疫规划网络实验室体系,全面提升免疫规划实验室能力水平。 据张延炀介绍,河南今年还认真落实脊灰防控策略,继续保持全省无脊灰状态,加强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感样病例、百日咳等疫苗相关疾病的监测和防控工作,做好暴发性疫情的指导和处置工作;继续开展流脑、百日咳等监测点工作,加强对监测结果的深入分析和利用;做好乙肝监测工作,初步建立全省乙肝病例数据库,探索减少乙肝重复报告的科学方法;加强甲肝监测,做好甲肝暴发性疫情的指导和处置工作。 与此同时,河南还探索非免疫规划疫苗冷链配送运输服务模式,加强全省疫苗可预防疾病人群血清流行病学监测工作,为全省免疫状况与效果评价提供依据;全面梳理免疫规划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尤其是异常反应纠纷、相关疫苗针对疾病的暴发、生物安全风险等,及时将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