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监督
PDF版查看  第五版:基层卫生
PDF版查看  第六版:乡村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诊治参考
PDF版查看  第八版:乡医课堂
 
第七版:临证
 上一版    下一版  
补肝肾益气升清治疗重症肌无力
辨证治疗脾胃病
单方验方
中药灌肠治疗外感热病
易被误诊的三叉神经痛
直接血管内给药的优势与方法
1
11 1 2020年6月30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补肝肾益气升清治疗重症肌无力
 


□武明钦

案 例

   初诊:钟某,男,57岁,左侧眼睑下垂8个月,在当地某医院住院诊治,经CT检查、核磁共振检查后,结果显示无异常,后经疲劳试验、抗胆碱酯酶药物试验、肌电力评估被确诊为重症肌无力,服用新斯的明治疗2周后症状好转出院。近期患者病情复发,到笔者所在的医院就诊。患者左侧眼睑下垂,语言不清,咀嚼困难,口唇周边肌肉有乏力感,伴头晕,舌苔两侧花剥,舌质紫暗,脉细。查见语声低微,语音不清,呼吸平稳,心肺正常,睁眼无力,咽反射良好,左上肢握力为Ⅴ级,右上肢握力为Ⅳ级。
    辨证:肝肾亏虚,清气不能上承。
    治疗:培补肝肾,益气升清。
    处方:石斛12克,黄精12克,枸杞子10克,生黄芪20克,党参15克,葛根15克,当归10克,炙甘草3克,陈皮10克,石菖蒲6克,升麻5克,炙僵蚕10克,炮山甲6克。共7剂。
    二诊:患者眼睑下垂稍有恢復,语音清晰,咀嚼功能改善,但不耐劳累,舌苔薄白,但尚暗紫,脉细滑。将原方改石斛15克,生黄芪30克,服用30剂。
    三诊:患者眼睑下垂恢复正常,语音清晰,咀嚼功能恢复,精神改善,舌苔薄腻,舌暗紫,脉细有力。效不更方,原方改石斛10克,嘱咐患者继续服用1个疗程,以巩固疗效。半年后随访患者,未见复发。

按 语   在中医古籍中与重症肌无力相似的证名记载有“痿证”“脸废”“脾倦”“大气下陷”等。对病机和治疗的阐述,着重脾胃的较多。中医学认为,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主四肢、肌肉,五脏六腑之精气皆赖其供养,四肢肌肉均为其主持。脾虚则运化失常,气血生化乏源,四肢肌肉失于濡养,故痿而不用,《素问·太阴阳明论》记载:“脾病而四肢不用,何也?岐伯曰: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证治汇补》中指出:“气虚痿者,因饥饿劳倦,胃气一虚,肺气先绝,百骸溪谷皆失所养,故宗筋弛纵,骨节空虚。”眼有五轮,各应五脏,脏有所病,各现于轮,肉轮属脾,脾主肌肉,脾虚则气血不能上荣于肌肉而出现“眼废”。《灵枢·大惑论》记载:“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散则视歧,视歧见两物。”气血不充目睛,则出现视歧;呼吸困难、语音不清为咽喉等部位肌肉失于气血濡养所致。若脾虚导致肝脏失养,可见筋惕肉瞤等风象;气不运血,或痰湿阻滞,可见肌肤麻木不仁等瘀血征。
    关于治疗,《素问·痿论》指出:“治痿独取阳明。”后世医家亦颇多论述。所谓治痿独取阳明者,即补益后天之法。《素问·痿论》记载:“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脾与胃相连,行津液上输于肺,布散全身,以润筋脉肌肉。故脾胃得健,则肺津有源,肝肾精血得充,宗筋得润,机关可利,不易致痿或痿易恢复。故治疗常以益气健脾升清为主要大法,方用补中益气汤之类。临床上患者不仅脾虚,且常有兼症,其中最易见者为肾虚,即《脾胃论》记载的“脾病则下流乘肾,土克水则骨乏无力”。治疗当在健脾益气升清的基础上加鹿角胶、巴戟天、锁阳、菟丝子、杜仲、桑寄生等补肾温肾之品。总之,本病多虚,以脾为主,或脾肾两虚,故当宗“治痿独取阳明”之训,同时针对相关脏腑,审其病理因素的兼夹情况,兼顾并治。
     (作者为全国首批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