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医务工作者 ——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预检分诊抗疫掠影 本报记者 王明杰 通讯员 朱晓红 黄 玉 文/图
为了初心使命,坚守疫情一线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将疫情防控作为首要任务,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奋战在防控一线。其中,预检分诊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守护好全院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是预检分诊全体医务人员的神圣使命! “您好,请来测量一下体温,请问您有近期去外地旅游史吗?” “近期,您身边有从外地回来的邻居或者亲属吗?” “谢谢您的配合,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建议您勤洗手,少外出,做好自身防护……” 使命所在,心之所向。预检分诊医务人员要引导患者,让患者合理、有序就医;需要对每一位发热患者询问流行病学史、职业史,再结合患者的主诉、病史、症状、体征,对其进行传染病初步预检,之后护送到发热门诊,同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宣教,并做好登记,可谓时间紧,任务重。面对一个个潜在的“感染者”,预检分诊的全体医务人员没有丝毫恐惧,他们每天提前半小时来到工作岗位上,穿好隔离衣,戴好帽子、护目镜、口罩、橡胶手套等,把工作台上的预检分诊物品排放整齐,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只要站在预检分诊处,他们就始终保持着饱满的工作热情,一站就是一天,不敢多喝水,避免上厕所耽误时间。一天下来,他们累得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但是,他们想到自己坚守一线,守护着全体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健康,觉得再累也值得! 勇于担当的医务工作者 “一个都不能少,一个也不能漏!”这是该院门诊部主任胡虹时常说的一句话。自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打响以来,胡虹一直坚守疫情一线,从未休息过。她每天为预检分诊处工作人员讲解防护知识,指导预检分诊工作,常常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这样的日子她已经持续多天。看着胡虹憔悴的面容、疲惫的身体,同事劝她休息一天,她却微笑着说:“我不累,每天能够看着同事们做好消毒、防护工作,我才能安心。” 门诊部李丰梅护士长,每天提前半小时来到科室,准备好当天预检分诊工作人员需要穿戴的防护物品,并逐一检查他们的穿戴是否标准,再三强调手消毒等防护措施。她深知,自己随时会与患者“零距离”接触,风险极大。但在危险面前,李丰梅带领大家用决心和勇气站成了一道最亮丽、最牢靠的“风景线”! 大年初一5时,医生徐锐、护士黄玉坐上回老家的车,想快点儿与亲人团聚。在接到疫情防控通知后,她们立即乘坐返程的汽车,在大年初一8时顺利赶到医院,站到自己的岗位上,全身心投入疫情防控工作。 医生何予红在预检分诊处值了一整天的班,第二天本该休息,她却主动留下来帮同事打扫科室卫生、清理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做好消毒、隔离等防护工作。她说:“我在休息的时候搞好后勤工作,可让一线的战友们安心,我们是并肩作战啊!” 在疫情形势严峻时期,该院出现防护物资紧缺现象,防护服、隔离衣、口罩、帽子、护目镜等购买困难。在预检分诊值守的医生房文,不顾疲劳,到处奔走,通过多种途径,自费为医院购买了3000个护目镜! 一直坚守在预检分诊一线的护士马艳,是一个年轻、活泼、可爱的姑娘,从早到晚,她既严谨又细致,总能把工作干得井井有条。疫情发生后,她未曾休息过一天。科主任和护士长看到她日渐消瘦,多次劝她休息,她却婉言谢绝,坚定地说:“我年轻,多干点儿活儿,能够积累经验。如果休息,我需要交接许多工作,会给大家增添麻烦。况且,这些活儿,我都干顺手了,可以省去交接时间!”其实,她为了患者的安康和不给同事添麻烦,再累也咬牙坚持着,脸上总是露出甜甜的微笑。 还有一群在疫情面前毫不退缩、毫不畏惧的新一代热血青年,他们就是该院助理全科医生(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疫情暴发时,助理全科医生李云超、麻耀文、郭萌、田财靓等12位同学主动请缨,勇敢加入预检分诊一线,与医院全体职工并肩作战,与疫情抗争到底!作为班长的李云超已经一年没有回家看望父母,原本提前为父母买好了新年礼物的他,在得知医院急需用人后,立即决定留在医院。他说:“国家培养了我们,医院领导及带教老师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关心我们,现在国家有难,我们理所应当挺身而出!”就这样,他们在班长的带领下,放弃休假、放弃与家人团聚,全身心投入疫情防控工作。 还有门诊部护士徐莉、王跃军、唐玲、王宝,医生孟环、马忠臻等,他们都舍小家,顾大家,不顾个人安危,奔赴一线,是守护患者生命的守门人! 他们是谁的女儿、儿子呢?是谁的妻子、丈夫呢?又是谁的母亲、父亲呢?在这里,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医务工作者!


疫情防控现场 接受捐赠证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