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出了名的“一根筋” 本报记者 乔晓娜 通讯员 谢成国 朱 笋
平时,他笑容可掬,但一谈及工作和中药的事情,他就会立即严肃起来。这时,药剂科、中西药房及煎药室的同志就有点儿怵他。对工作,他一丝不苟,对错误,他不讲情面,是出了名的“一根筋”。他就是内乡县中医院药剂科主任赵兵。 恪尽职守,科学预测。去年腊月初,该院常规储备春节医药物资,赵兵坚持要求消毒材料和中药材要储备4个月的常用量。当时,大家有一些不解。“据以往的经验,春节前后是感染性疾病的高发期。”赵兵解释,“现在,儿童及老年人呼吸道疾病、学生的‘红眼病’高发,今年又是暖冬,其他地区已有疫情,宽备窄用才是科学储备。”几经讨论,大家同意了他的建议。当新冠肺炎疫情袭来,该院沉着应对,大家都很佩服他的科学预判能力。 主动担当,勇立潮头。疫情形势严峻,积极应对为良策。根据上级部门安排,该院分包4个卡点和一个隔离区的医疗、检测工作,出现人手不够问题。赵兵主动承担战略物资采购和发放以及监督门诊部消毒和隔离工作,他还负责新冠肺炎预防中药方剂的研发工作。在一线,他大力推广艾灸、艾熏等防瘟辟邪传统疗法;一下班,他就到煎药房检查、督导。大家提醒他注意自己的血压,他却说:“作为党员,应该冲锋在前;作为组长,更应当身先士卒。” 30多个日日夜夜,赵兵组织院内研讨、筛选优化预防方剂11次;多次向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老师请教筛选方剂问题;随访患者用药情况100余次;随时注意节气和天气变化,以便及时应对。 赵兵的台历上密密麻麻地标注着每天的阴晴冷暖,办公桌上堆满了各地的预防方剂。这就是一个共产党员的为民情怀,更是践行初心、担当责任的最好诠释。 坚守信念,为党分忧。抗击疫情,作为老党员、老药师,他信心满满,始终坚信党中央的英明决策,相信中西医结合的防控能力。他深入研究传统防疫技术,询问群众,请教老中医,对煎药的火候、时间、药引子的添加、口感等,都要严格把控;每次改动方剂,他是第一个“试药人”。有人想为其分担风险,他总是婉言谢绝,微笑着说:“重活、累活、危险活我包了。这场阻击战就是一块‘磨刀石’,共产党员应该经受各种考验。” 因扩建发热门诊,煎药房需要搬迁,赵兵领着两个医师很快就搬运完了。去南阳市采购中草药,因为交通管制,几百斤(1斤=500克)乃至几吨的药品,是赵兵和司机用肩扛、用手提到车上的。大年初三,他与司机去买煎药机,60公斤的铁疙瘩,他们硬是抬了一里(1里=500米)多地。看着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瘫坐在地的赵兵,司机的眼睛湿润了…… 从去年腊月十三到现在,赵兵没休息过一天。在疫情形势严峻时期,他和两位医生轮班煎药。截至目前,该院共煎制袋装中药汤剂5万袋,桶装汤剂6000余桶,全部免费供应一线医务人员和辖区居民。 作为共产党员、作为中药师的赵兵,在平凡的岗位上顽强拼搏,日夜奋战,护佑当地百姓的生命安全,用实际行动演绎了一个动人的抗疫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