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急救课堂上“学救命” |
|
本报讯 (记者索晓灿 通讯员廉万营 邵圣洁)“患者大动脉搏动恢复、自主呼吸恢复,瞳孔回缩,面色、口唇、甲床转红润,心肺复苏成功!”12月29日下午,郑州市金水区文化绿城小学12岁的学生吕志斌气喘吁吁地进行自我总结。通过考核,他成为“郑州急救志愿者”。 当天,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举办郑州市第二十一期全民急救技能普及培训班,就基础急救知识、成人及儿童心肺复苏、外伤处理、自动体外除颤仪使用、气道异物处理等内容,向参加培训的群众讲述了如何在救护车到来前“救人一命”。下午,该院又进行了技能实践培训和考核,并向考核合格人员发放“郑州急救志愿者”证书。这样的急救技能培训班,该院每季度举行一次。 根据郑州市急救中心的要求,河南省中医院选拔急救经验丰富的急救人员作为讲师,配置10个儿童及成人心肺复苏模拟人、5台自动体外除颤仪等教具,采取30人小班制教学,保证每一位学员都能得到正规、严格的培训。 急救技能培训获得了群众的认可。在培训现场,一个小学生的妈妈说,让孩子学一点儿急救知识,可以培养孩子的爱心;一位60多岁的老人说,老伴儿患有心脏病,学一点儿急救常识,万一发生意外可以救急;40多岁的郑先生说,他特意抽出一天时间来学习急救技能,就是希望关键时刻可以“救人一命”。 遇到意外伤亡拨打120后,急救人员一般需5分钟至10分钟才能到达事发现场,而心梗等急症,发病后3分钟至5分钟是急救的黄金时间。河南省中医院急救创伤中心主任曹玉净说:“市民参与培训时热情高涨,这也是国民素质普遍提升的表现。如果市民普遍掌握了初级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就能为急救专业人员赢得更多时间,能成功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