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全省超77%的卫生院建成中医馆 |
|
本报讯 (记者索晓灿)目前,全省超过77%的乡镇卫生院已经建成中医馆,以中医医院为主体,多层次、多形式、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已基本形成。这是从12月25日省政协专门召开的协商座谈会上传来的消息。当天,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党派代表等围绕“振兴发展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建言献策。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张智民在会上介绍说,河南是在全国有重要地位的中医药大省,机构规模、专业队伍、特色专科、中药资源、文化底蕴等方面优势明显,中医药机构、中医类医疗机构床位数、中医类别医师数均居全国首位。目前,全省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医疗、教育、科研、管理体系,中医药发展态势良好。 近年来,全省中医药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全省现有中医医院587家(其中省级中医医院5家),综合医院和基层卫生机构普遍开设中医科室,超过77%的乡镇卫生院建成中医馆,以中医医院为主体,多层次、多形式、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已基本形成。“十三五”以来,全省先后启动实施国家(中医儿童、中医骨伤科)区域医疗中心和12个国家区域中医专科中心、15个省级中医专科诊疗中心、26个省级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建设。 全省现有中医药从业人员9.2万人,李振华(已逝)、唐祖宣、张磊先后当选“国医大师”,毛德西、丁樱、崔公让当选“全国名中医”,郑玉玲等4位专家入选“岐黄学者”;“岐黄工程”和全省“仲景人才工程”各类项目顺利实施。 在科技创新方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进展顺利,中医治疗慢阻肺领域2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临床研究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成果一等奖;河南省中医院入选第二批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入选河南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设立河南省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十三五”以来,全省共完成530项中医专项课题验收,确定了901项立项课题,13项课题获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河南还不断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建成南阳医圣祠等5个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洛阳平乐正骨、焦作四大怀药种植与炮制先后入选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河南探索建立了以“基础管理”“中医特色”双核心指标管理为核心的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机制,在全国率先将中医医院发展定位纳入日常监管。 座谈会上,来自医疗卫生界的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热烈发言,从为中医药发展提供法治保障、加大医保支持力度、加快豫药振兴、做大做强中医药企业、培养更多更好中医药人才等方面,为河南中医药事业发展“把脉问诊开药方”。省政府和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卫生健康委负责同志应邀出席,认真听取意见建议,并针对大家的问题作出回复。 目前,省卫生健康委已拟出《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办法》草案,该条例被列入省人大常委会2020年地方法规草案调研项目。省委、省政府正在研究出台河南省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将在这一工作中认真吸纳大家在会上提出的意见建议,加大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快河南省由中医药大省向中医药强省迈进的步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