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继辉:乡村医生中的佼佼者 本报记者 王 平 通讯员 丽 丽
“基层卫生院中医人才紧缺是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平顶山市叶县邓李乡中心卫生院院长刘松聚说,“原来,卫生院有49个编制,如今只有23个人在编,26个编制都是空缺……”近日,记者走访了叶县几家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发现基层卫生院人才紧缺,迫切需要具有一技之长的卫生技术人员“补位”。 面对卫生院“留人难”的问题,刘松聚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结合村民的诊疗需求,于2017年聘请乡村医生孙继辉到卫生院工作,成为正式在编人员,享受“五险一金”待遇。孙继辉的身份、薪资待遇、工作环境等与以前相比有了很大转变。孙继辉说:“我感到平台更大了,干劲儿更足了!”走访当天,记者得知,孙继辉凭借自己的中医特长,被卫生院推荐为全县“最美乡村医生”候选人,用实力证明了自身的价值。 “现在,不仅中医人才结构断层,西医人才结构也存在断层现象。”据刘松聚介绍,叶县邓李乡共有32个行政村,总人口5万余人。目前,在岗的32个乡村医生中有八九人已经超过退休年龄,平均年龄在55岁以上,有的乡村医生已经70多岁了仍然为村民治病。因为缺乏后继人才,如果乡村医生不为群众治病,村卫生室就要关门。刘松聚说:“和西医相比,中医人才结构断层现象比较严重。” 据了解,孙继辉出身于中医世家,1994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现为河南中医药大学)成人教育部中西医结合专业。后来,孙继辉拜名医赵世庆为师,在国医堂门诊部跟师侍诊、抄方以及炮制药材3年,系统掌握了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和诊疗技能。1998年,孙继辉回到邓李乡邓李村,跟随父亲在卫生所为村民治病,守护着村民的健康,至今已行医21年。 孙继辉擅长治疗结石类疾病(比如泥沙型胆结石、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肝胆系统疾病、脾胃疾病、泌尿系统疾病、月经病等;擅长运用中医疗法治病,“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辨证论治。由于他待患者热情周到,方简价廉,疗效好,受到当地群众的认可,以至于宝丰县、鲁山县、周口市、漯河市等地的患者慕名而来。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孙继辉治病水平高一事被邓李乡中心卫生院负责人发现,聘请其为卫生院的医生。 14岁的小明(化名)在上学的路上突然感到肚子痛,就来到卫生院就诊。经B超检查后,医生发现其输尿管上有一个结石。孙继辉通过中医理论辨证,发现小明属于气滞血瘀型体质。于是,孙继辉采用石韦散加减,在方中加入海金沙、金钱草,配成药,嘱咐小明回家煎服。几天后,小明小便时,结石通过尿液排出。 一位新疆的患者,8岁,患有胆囊疾病,曾到某医院就诊,医生建议手术治疗。后来,患者的家长经过朋友介绍,找孙继辉为孩子治病。孙继辉接诊后,详细询问了孩子的病情,经过综合分析,采用中药调理疗法为其治疗。一年后,孩子的胆囊逐渐恢复正常,体内的结石也“消失”了。 “现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中医药发展的政策,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中医的诊疗环境越来越好。”孙继辉说,“现在,药材市场比较规范,在中药饮片的标签上都标明了厂家、生产日期、产地等。医生用着放心,患者可以放心服用。” “我希望对中医诊疗技术进行传承与创新!”孙继辉说,下一步,计划在卫生院领导的支持下,组建中医康复科,运用中药熏蒸、针灸、拔罐等技术治疗脑血管疾病后遗症、偏瘫等慢性病,让基层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便捷的中医药诊疗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