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介入技术为临床增添了一双“眼睛” 通讯员 谢奕潇
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生对疾病的诊断不仅是“望、闻、问、切”,还需要借助现代的诊疗技术,对患者进行精准诊断和治疗。超声检查就是通过特定的超声波来显示人体内部的结构,探索身体的“大千世界”。 相较直接与患者打交道的内(外)科医生而言,那些身处幕后,和抽象的图像打交道的超声医生,就显得有一些神秘。带着好奇心,我们到新郑市人民医院人民路院区超声科看一看吧。9月4日,在新郑市人民医院人民路院区超声科,一台超声介入手术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这是该院超声科主任刘惠聪和介入科主任邢志伟联合进行的超声介入手术。 超声介入技术是在超声设备的辅助下,结合临床进行治疗的一门新技术。医生在实时超声的监视或者引导下,完成各种穿刺活检、造影以及置管引流、消融治疗等操作,以此来替代创伤较大的外科手术。 超声介入治疗囊肿,一般情况下无须开腹治疗,医生需要在超声的引导下进行精确定位、准确穿刺;进入囊肿内,抽吸其中的囊液;再根据囊液的性质注入相应的特效药物,以破坏囊壁细胞,使囊壁细胞变性、坏死,失去分泌功能;同时刺激囊壁产生无菌性炎症纤维增生,形成囊壁粘连,促使囊腔闭合,使囊肿萎缩,甚至消失。 刘惠聪说,超声介入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微创技术,具有切口小、恢复快、无创伤、无痛苦等优点;全过程在精密设备的实时引导下进行穿刺,可尽量避开血管、胆管等重要组织,可以将对周围组织器官的损伤风险降到最低。此外,该疗法操作简便、见效快,适应范围比较广泛,治疗费用相对于外科手术来说也比较低。 超声介入技术具有创伤小、费用低等特点。其结合了超声检查以及穿刺治疗,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甲状腺、乳腺、淋巴结、肾脏、肝脏活检穿刺;肝囊肿、肾囊肿、巧克力囊肿硬化治疗;胸腹水、心包积液穿刺置管引流;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置管;PTCD(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GD(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置管引流;各部位脓肿抽吸置管引流;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肝脏良(恶)性肿瘤、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等部位的实体瘤均可在超声介入技术引导下治疗。 “临床看超声,超声看临床,彼此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刘惠聪说,负责超声治疗的医生必须具备精湛的诊疗技术,以勤奋务实、淡泊名利为准则,努力为患者带来真正的实惠。 超声介入技术可以为临床增添一双明亮的“眼睛”。新郑市人民医院人民路院区超声科是集超声诊断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影像学科。近年来,该院开展了一些超声新项目,比如小儿髋关节发育异常超声、新生儿颅脑超声、新生儿肺部超声、盆底超声、肌骨超声、胎儿超声心动等项目。在刘惠聪的带领下,全体医务人员用医者的仁心和过硬的诊疗技术,为患者提供及时、便捷的诊疗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