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在基层当医生的信心 □赵 心
“大伯,这药过期了,不能吃,赶紧扔掉!”“这是在构林镇卫生院买的药,扔了可惜。”“有一些药物过期后,会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有毒物质。”经过我一番讲解,王大伯明白了服用过期药会损害身体,便说:“中!扔掉过期药。听了赵医生的讲解后,我明白了过期药的危害!”这一幕发生在构林镇李营村一个农家小院里。王大妈亲切地拉着我的手说:“孩子,天热,赶紧进屋喝水。老王脾气倔强,你别介意啊!”这时,小院里传出一阵阵爽朗的笑声。 这是我成为邓州市构林镇卫生院全科医师后,进村开展健康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作为国家培养的第二届订单定向全科医师,我于今年8月结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轮转,如约回到签约单位。当时,构林镇卫生管理部门正大力开展健康扶贫工作。我在卫生院负责人的引导下,迅速投入紧张、繁忙的扶贫工作中,分管了邓州市构林镇贫困大村之一的李营村。 从8月6日回到卫生院报到,到8月8日开始接到包村健康扶贫的任务,我有一些紧张、迷茫。什么是扶贫?望着一摞摞扶贫政策文件、一本本扶贫宣传手册、一份份贫困户慢性病管理信息等,我深信“方法总比困难多”。于是,我迎难而上,虚心向同事学习,认真研读扶贫政策,初步有了扶贫思路。 8月的一天,酷暑难耐。由于当天上午贫困户大多下地干活了,我走村串户随访时,找不到村民,这可怎么办呢?我只好把工作放在中午、下午干。不认识贫困户,怎么办呢?就让乡村医生李旭阳带着我逐个认识。一周后,我克服了各种困难,终于知道全体贫困户的姓名、住址、患了啥病等情况。虽然我每天忙得汗流浃背、腰酸背痛,但是非常开心。 李旭阳逢人便说:“这是咱卫生院刚回来的大学生,看着细皮嫩肉的,还真能干啊!”我在随访时,贫困户逐渐认识了我,还邀请我去他们家里喝水。同事的认可,群众的赞扬,时刻激励着我努力做好健康扶贫工作。 贫困户的慢性病管理、健康指导、政策宣传、疾病初筛等,甚至连贫困户需要购买什么等,我都放在心上;只要群众有需求,我就会积极帮忙。 随后,贫困户由最初的不敢检查身体、不敢看病,逐步养成有病就找包村医生看病的习惯,不再为看病、买药的事情发愁。干了一个多月的健康扶贫工作后,我感慨万千,心想:“我看到贫困户的家庭发生了变化和扶贫政策给他们带来的实惠,对健康扶贫有了深刻了解,坚定了在基层当医生的信心!” (作者供职于邓州市构林镇卫生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