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监督
PDF版查看  第五版:基层卫生
PDF版查看  第六版:乡村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诊治参考
PDF版查看  第八版:乡医课堂
 
第六版:乡村视角
 上一版    下一版  
民权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我用中西医疗法为村民治病
坚定在基层当医生的信心
舞钢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拍摄《脱贫大决战》的感受
艾灸治病疗效好
虞城县人民医院
新野县施庵镇卫生院
息县人民医院
1
11 1 2019年10月17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我用中西医疗法为村民治病
 

我用中西医疗法为村民治病
□秦 英 文/图

   我是济源市邵原镇龙泉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一位乡村医生。我在农村长大,深知基层群众的疾苦。我小时候,村里的医疗资源匮乏,缺医少药现象比较严重。我母亲因长期负重劳动,积劳成疾,患了重病。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我母亲连治疗疼痛的药都不舍得买。我们村里有一位赤脚医生懂得医术,村民患病都找他治疗。这位赤脚医生得知我母亲的病情后,免费为我母亲治疗疾病,临走时还嘱咐我们,以后有困难就找他。那时,我觉得医生是多么神圣,能为群众消除病痛。于是,我暗下决心,长大后要学习医学知识,要像赤脚医生一样为父老乡亲治疗疾病。
    随后,我通过努力学习,如愿考上郑州市一所医学院校,系统学习了3年医学知识。毕业后,我委婉谢绝了校长的推荐,毅然回到家乡。1994年9月,在邵原村负责人的帮助下,我在一个仅有20平方米的房子里建了一个小诊所,一张桌子,一个西药柜,只有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这些诊疗设备。就这样,我的诊所就开诊了!一开始,没人来诊所看病。于是,我不分昼夜地走街串巷,走向田间地头,随时为村民提供免费的诊疗服务。由于治病疗效好,对患者热情周到,我逐渐得到了村民的信任。
    乡村医生不仅担负着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和防治工作,还担负着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我积极做好预防接种、老年人健康管理、孕产妇管理、健康教育等工作。
    行医之路的艰难困苦,你不亲身经历,就不知道其中的滋味。每一次化险为夷,每一次惊魂未定,都令我记忆犹新:暴风雨中的我,浑身湿透,又狠狠地摔了一跤。多少年来,我依然用“老三件”(听诊器、血压计、温度计)为村民诊治疾病。可是,一遇到患疑难疾病的患者,我就无计可施,只好立即求助上级医院的专家。
    时代在变迁。随着国家一系列扶持基层医疗卫生政策的逐步落实,村卫生所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随后,诊所的条件已经不能满足患者的诊疗需求。在济源市卫生管理部门和村委会的支持下,我的诊所搬迁到村委会门口,还给村卫生室配发了办公桌、档案柜等。许多群众说,以后做检查不用跑到县级医院了。这标志着国家对承担着三级卫生网网底的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有了进一步的支持力度。
    自从国家出台扶持基层医疗卫生的政策后,当地卫生部门对卫生室的投入力度逐渐加大。2013年,济源市邵原镇龙泉社区卫生服务站正式成立,我被纳入龙泉社区卫生服务站统一管理。白色的墙壁,宽敞明亮的房间;药房、治疗室、诊断室、观察室、健康教育室等五室分开;有电脑、桌椅、药柜、资料柜等。
    自从开展健康扶贫工作以来,我为本村贫困人员建档立卡,每年进行一次全面体检等。对于符合慢性病条件的村民,我帮助其办理了慢性病卡,减轻了他们的就医负担,并提供随访服务,从而帮助他们早日脱贫。随后,国家出台了《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管理暂行办法》等。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大力支持。
    2015年,邵原镇龙泉社区卫生服务站购买了第一台彩超机,能够与北京市某医院心电图中心的专家进行远程会诊,让村民不出村就可享受大医院专家的诊疗服务,比如筛查甲状腺病变、肝胆胰脾肾等疾病。同时,该服务站开展了针灸、刮痧、拔罐等中医疗法,让村民可以充分享受中医药的“简、便、验、廉”服务。
    其实,我既是见证者,又是受益者。从医20年来,我一边为群众提供诊疗服务,一边努力学习中医基础知识和中医疗法。随后,我能够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为患者治疗疾病。同时,我每年积极到北京市、洛阳市、郑州市等地进修,学习前沿的诊疗技术;在国家级、省级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参加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班等。目前,我荣幸成为《2+3战略振兴乡村》的一员,在保障村民健康的同时,努力学习最新的医学知识与诊疗技术,在诊治疾病方面有了新方法与新体验。
    今后,我将充分利用现有的卫生条件,努力为村民提供更加便捷、更加及时的诊疗服务,决不辜负国家和村民的期望。
    (作者供职于济源市邵原镇龙泉社区卫生服务站)

为患者治病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