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专版
PDF版查看  第四版:疾病防控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开封深入推进中医工作高质量发展
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
路遇事故现场 医生李大鹏挺身而出
邓州市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更上层楼
青少年脊柱侧凸的预防和治疗
濮阳市中医医院开展“十比十看十争”活动
郑州市中医院健康扶贫义诊活动走进泌阳县
漯河市中医院1人获评“河南省先进工作者”,2人获“漯河市五一劳动奖章”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团委开展“青年力量、青春帮”系列活动
孟津县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县直各医疗单位举行《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动员暨启动仪式
灵宝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罗跃东主任医师开展“巡诊”
1
11 1 2019年5月7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青少年脊柱侧凸的预防和治疗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 周献伟

   脊柱侧凸是一种脊柱的三维畸形,包括冠状位、矢状位和轴位上的序列异常。青少年脊柱侧凸是危害我国青少年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10~16岁年龄组的青少年发病率为2%~4%。
    脊柱侧凸是指在额状面上脊柱向左或向右偏离身体中线的弯曲。脊柱的侧弯一般会伴有脊柱的旋转。
    脊柱侧凸按照病因可以分为非结构性脊柱侧凸和结构性脊柱侧凸。
    非结构性脊柱侧凸是指某些原因引起的暂时性侧弯,一旦原因去除,即可恢复正常;结构性脊柱侧凸包括特发性、先天性、神经肌肉性、神经纤维瘤病合并脊柱侧凸、间质病变所致脊柱侧凸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脊柱侧凸等。
诊断
    1.脊柱侧凸的早期筛查
    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可以防止畸形加重。脊柱侧凸早期表现为:双肩高低不平,脊柱偏离中线,肩胛骨一高一低,一侧胸部出现褶皱皮纹,前弯时双侧背部不对称。简单的检查方法是做弯腰试验:让患儿脱掉上衣,双足立于平地上,立正位。双手掌对合,置双手到双膝之间,逐渐弯腰。检查者坐于小孩前方或者后方,双目平视,观察患儿双侧背部是否等高,如果发现一侧高,表明可能存在侧弯伴有椎体旋转所致的隆凸。
    2.影像学检查
    (1)X线片检查  一般借助X线片就可以区别脊柱侧凸的原因、分类以及弯度、部位、旋转、骨龄、代偿度等。
    (2)CT扫描  可以显示骨性畸形,尤其是脊柱三维重建CT可以很好地显示先天椎体畸形;在一些复杂的脊柱畸形中可以很好地显示脊椎与神经关系,有无脊髓畸形等。
    (3)磁共振(MRI)检查是一种无创性检查,软组织分辨率高,可以很好地显示脊髓病变。
    3.神经系统体格检查
    每一个脊柱侧凸的病人应进行详细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一方面注意有无侧凸导致脊髓压迫,引起截瘫;另一方面注意有无合并脊髓脊膜膨出等脊髓异常。
预防
    对于脊柱侧凸,应从预防做起,婴幼儿应定期到医院检查,早诊断、早治疗;对儿童应注意爬、坐、站、走等变化。
    科学的身体锻炼  体育锻炼的内容要多样化,全面增强脊柱两侧、前后肌群力量;尽量多参加诸如单双杠、平衡木等活动项目,对预防脊柱弯曲有很好的作用。
    良好的学习方式  包括正确的读写姿势和选择高度适合的桌椅。
    适宜的书包和适当的背包方式  背包过重和背包方式错误可能造成青少年背部损伤和肌肉疲劳。孩子背包过重将引起脊椎后弯、侧弯、前倾或扭曲。单肩背包或斜挎背包让身体一侧始终受力,久而久之造成体形歪斜。
    合理的饮食习惯  合理饮食是指一日三餐所提供的营养必须满足人体的生长、发育和各种生理、体力活动的需要。青少年正是生长发育的高峰期,要适当补钙。
治疗
    一般20度以内的特发性脊柱侧凸,可先不给予治疗,进行严密观察,如果每年加重超过5度,则应进行支具治疗;首诊30度~40度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应立即进行支具治疗,因为这一组病人60%以上会畸形加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有以下情况需要考虑手术治疗:胸弯大于40度者、胸腰弯/腰弯大于35度者;支具治疗不能控制,侧弯快速进展者;腰背疼痛明显或者有神经压迫症状者。
    对于先天性脊柱侧凸的病人,如果侧弯是容易进展的类型或者在观察期间出现侧弯明显进展,则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由于脊柱侧凸病因复杂、类型繁多,是否需要手术,绝非简单地依据患者的年龄或侧弯度数,还应考虑畸形的类型、特点、患者骨龄发育及畸形对患者体态的影响程度等因素。

  

 

 

 

 

个人简介

周献伟,副主任医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郑州院区脊柱外二科副主任,河南省新长征突击手,洛阳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青年讲师团讲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分会脊柱组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骨伤科分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骨伤科分会常委,河南省康复医学会脊柱畸形分会常委,河南省康复医学会骨科分会脊柱学组委员,发表专业论文15篇,SCI(美国《科学引文索引》)论文2篇,参编专业书籍10部,获得专利4项,承担厅局级课题5项;擅长脊柱及相关疾病的诊治,尤其在脊柱先后天畸形方面有独特的造诣。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