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监督
PDF版查看  第五版:基层卫生
PDF版查看  第六版:乡村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诊治参考
PDF版查看  第八版:乡医课堂
 
第二版:动态
 上一版    下一版  
非洲医生为中国医疗队竖起拇指
汝州开展健康教育培训
“小医生体验活动”
三门峡推进城乡一体化智慧急救建设
洛阳市中心医院完成全腔镜甲状旁腺瘤切除术
周口市中心医院成功救治重症心肌炎患者
焦作确定基层卫生和健康扶贫工作重点
平顶山加强卫生应急暨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
漯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行政审批窗口获评“市级十佳优质服务窗口”
郑州澍青医专庆祝建校35周年
河南省人民医院糖尿病足规范化治疗系列巡讲活动光山站启动
濮阳市红十字中心血站举办“四德”专题教育讲座
1
11 1 2019年4月16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非洲医生为中国医疗队竖起拇指
 

克服重重困难 成功完成开颅术
非洲医生为中国医疗队竖起拇指
本报记者 史 尧  通讯员 苏桂显

    完成手术走下手术台,中国医疗队队员和参与配合的埃塞俄比亚医护人员撞肩庆祝;手术室外的患者家属双手合十,满含热泪鞠躬感谢……这是中国援埃塞俄比亚第21批医疗队在当地完成第一例手术后的感人场景。
    这段时间,埃塞俄比亚白天灼热,夜晚寒冷,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平均海拔2400多米。这让来自平原的中国医疗队队员很快就有了高原反应,即使平时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从车上搬个箱子下来,都气喘吁吁。
    到驻地第五天,吃过午饭的中国医疗队队员黄琦正准备休息,突然接到当地医院ICU(重症监护室)通知,要进行神经外科紧急会诊。有一位脑出血患者,发生脑疝,生命危在旦夕。“患者家属不会说英语和汉语,用哭肿的泪眼乞求地望着我。”黄琦说,患者家属恳求医院进行手术救治,无论如何要争取一线希望。
    “由于病情紧急,而且我们不熟悉当地医院手术室装备,对于患者能否耐受手术,我没有把握。”黄琦立即向中国医疗队队长王春玉汇报了情况。王春玉组织队员们进行讨论,并安排黄琦与第一助手骨科医生葛海龙、第二助手口腔科医生李可兴、麻醉科医生胡志超、心内科医生赵辉配合协作,尽最大努力完成手术。
    “我担心没有明胶海绵,幸好从我们仓库里带了一些,否则,患者真有可能下不了手术台!”走进手术室的中国医疗队队员们心里一片冰凉,与护士长沟通得知,手术室没有显微镜、双极电凝、电钻、铣刀、棉片……
    随着手术的进行,中国医疗队队员们逐渐意识到,困难远比护士长介绍的情况多:因为肤色的问题,手术室准备的黑色划线笔发挥不了作用;没有头皮拉钩,切开头皮时只好现做皮筋代替;重拾20年不用的手摇颅钻;去除颅骨后本应用小圆针1号丝线吊起硬膜,现在只好改用大圆针7号线;没有棉片就用纱布剪开代替……
    从划线定位,形成皮瓣和骨瓣,打开硬膜后的脑肿胀膨出,到清除血肿、彻底止血后脑组织塌陷,恢复脑搏动,5名队员分工协作,一丝不苟,克服重重困难。在台下的赵辉,因为语言不通,查着字典反复和当地配合的医生、护士沟通,为台上的队友准备所需的物品。
    “在国内,一台这样的手术大概3个小时就可以完成了。在这里,队员们从中午1点准备到晚上9点完成,整整用了8个小时。”黄琦说,在这之前,当地这家医院已经很多年没有开展手术了,更不用说高难度的开颅手术了。
    护送患者回ICU的途中,当地医生纷纷竖起拇指。
    “我们只是尽全力满足一个双眼含泪的妻子的愿望。”黄琦说,中国医疗队的职责就是尽全力给患者带去希望。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