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关注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监督
PDF版查看  第五版:基层卫生
PDF版查看  第六版:乡村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诊治参考
PDF版查看  第八版:乡医课堂
 
第六版:视界
 上一版    下一版  
发展中医药事业离不开传承和创新
应寻找创新点 开发经典名方制剂
周口市中医院成功移除患者盆腔内巨大肿物
注重调理气血与整体辨证
1
11 1 2019年3月19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发展中医药事业离不开传承和创新
 

发展中医药事业离不开传承和创新
□毛进军

   近几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提出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2017年提出“支持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发展”,2018年提出“支持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今年特别强调“支持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并没有提“中西医结合”,说明国家对发展中医的认识更加趋于理性,这对中医未来发展的方向起到了引领作用。
    笔者认为,“中西医结合”不是中西医两种理论的有机结合,真正的内涵是中医和西医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促使疗效达到最大化。实际上,如果从中药中提取某些“有效成分”制成药后,这种药就不是中药了,也不能以中医核心理论来辨证施治。中医治病是以药物的四气五味、有机气化来作用于人体的,这是无法提取出来的。
    目前,一些人多用西医的思维方式来处理中医问题,过度宣扬“中医现代化”,时常将“中西医结合”的新成就、新成果夸大。事实上,国内有多少“中西医结合”的新成果应用于临床呢?运用新成果会有多少疗效呢?所谓的“中医现代化”就是将中医理论与西医理论牵强附会地整合在一起,或者将中药成分与西药成分混合在一起制成新药物。
    从理论上来分析,中西医是截然不同的两套理论体系和两种关于生命、健康和疾病的思维方式,是两种不同的解读和救助生命的方法。笔者认为,在目前人们的认识水平和科技水平下,还无法使中西医两种理论进行有机结合或者整合。
   从科学和实事求是的角度来分析,“中西医结合”应是中西医两种临床技能相互配合,取长补短,依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巧妙地运用于临床实践,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的诊疗服务。
    在临证时,时常有患者问我中医、西医的区别。我告诉他们,中医是道,是人身与万物的和谐之道。为什么呢?这要从中华文明角度来分析。中华文明讲究人与天地自然的和谐统一,中医是中华文明的精髓。中医在为患者治疗疾病时,始终从宏观角度看待问题,将人看成与天地自然相结合的有机整体,机体的各个部分相互影响。中医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平衡,讲究身体各个脏腑、经络、气血、津液之间的和谐平衡,讲究最大限度地恢复人体自我修复能力(抵抗疾病能力),促使阴证转为阳证,进而达到阴阳平衡。
    之前,西医对人体各个组织、器官进行局部研究,忽略了人与天地自然为一体的整体性,认识疾病从微观看问题,主要采用分析法,把人体视为各种器官的组合,多重视局部病变,忽略整体思考和判断,具有微观的精确性,缺乏宏观、和谐观念。目前,西医已经开始重视整体了,新的医学模式强调医疗服务目标的整体观,即从局部到整体,从医病到医人。
    中医以自然生长的草木、金石以及针灸、推拿等治疗手段为依靠对象,以协调人体阴阳平衡,激活患者的自我修复能力,虽然有时也用药直接治疗一些疾病,但用药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人体的修复、平衡能力。西医基本上以药物或者手术为依靠对象,比如用药抗菌、抗病毒、抗心律失常以及切除病变组织等。
    中医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已经发展了几千年。中医的“根”在中医经典书籍中,比如《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等。中医人应当传承,传承得更加全面、更加扎实,治疗疾病的能力就会增强,就能取得显著疗效。中医不读中医经典书籍很难取得满意疗效,很难成为一位好中医。因此,中医应立足于传承和创新。
    笔者认为,中医要学习一些西医学的理论知识,以拓宽诊疗范围和思路,提高疗效。西医也应学习一些中医理论知识,一是加深对中医的认识与理解;二是目前西医运用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的情况较多,不断学习中医学理论知识,可避免误用药物。
    笔者认为,不论中医、西医,不论中医任何流派,皆有其存在的价值,应互相学习,互相尊重,互相包容,兼收并蓄,进而为群众提供更加及时、便捷的诊疗服务。
    (作者供职于驻马店市第四人民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