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机遇与挑战并存 □闫金才
现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这项工作非常重视,并出台了各种激励性政策。这种政策氛围,充分提醒基层医生要高度重视、快速推进、努力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并尽快融入实际工作中。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机遇与挑战并存 根据有关政策规定,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目标已经很清晰:2017年年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为30%以上,重点人群的覆盖率达到60%以上。笔者认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我国当前医改的重要内容,在签约体系下,患者是否需要转诊?转诊到哪家医院?适合挂什么科的专家号?乡村医生和专家应该发挥什么作用?这些都是家庭医生签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作为一位乡村医生,笔者希望相关部门尽快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需要医疗服务体系中各级医疗机构的合作与配合。同时,各级医疗机构要明确功能定位,不同层级的医院要找准在服务体系中各自的位置,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逐渐实现居民健康档案的网络化管理 现在,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需要实现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基层首诊和转诊,并构建布局合理、层级优化、功能完善、协调联动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并结合诊疗疾病的特点,围绕患者预防、治疗、康复、护理等不同需求,提供科学、适宜、连续、高效的诊疗服务。 为了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做得更好,笔者建议:一是国家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二是政府为村卫生室配备基本医疗设施:比如心电图仪、血糖仪、生化检测仪、小型特制生物专用冰箱等。三是完善基本药物购进、招标制度,将农村常用的、价格低廉的药品纳入基本药物目录中。四是针对目前群众对基本公共卫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不太了解以及积极性不高等问题,笔者建议管理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五是国家鼓励村卫生室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六是规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档案管理,制定签约健康档案调取、查阅、记录、存放等制度,明确管理责任人,保护居民健康隐私权和健康档案信息安全。六是通过信息化管理等手段实现信息共享,利用信息系统实现居民健康档案的网络化管理,逐步实现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间的互联互通。 总之,笔者认为,只要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辅助资金及时到位、医务人员数量足够、管理部门重视,那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必将发挥出重要作用! (作者供职于开封市丰收岗村卫生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