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市鼓楼区南苑办事处丰收岗村卫生室 闫金才
现在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呈现增长态势,糖尿病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国人身心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 不少人对糖尿病的饮食存在误区,比如不敢吃鱼、虾肉,不敢吃主食,不敢吃水果等,甚至还有人“谈糖色变”。 其实,糖尿病患者经过合理治疗和健康管理后,是可以得到良好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的基础疗法
“辨证服汤药”对糖尿病治疗效果明显,但糖尿病的“辨证服汤药”必须在坚持基础疗法(饮食、运动、情绪疗法等)的基础上进行,同时逐步停用其他口服降糖西药或胰岛素。 饮食:糖尿病患者及前期糖尿病患者需要接受个体化医学营养治疗,患者应控制总能量摄入,合理、均衡分配各种营养物质,并根据体重适当减少总能量摄入。超重和肥胖者更应该注意控制营养摄入。 综合疗法是基本,在治疗期间,合理健康的饮食习惯是治疗糖尿病基本措施。饮食治疗的原则为控制总热量摄入、均衡各种营养物质。 运动:适当的运动可增加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减轻体重,减轻胰岛素抵抗,需要持之以恒。 情绪:糖尿病患者大多存在抑郁情绪,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使糖尿病患者对病情有正确认识,排除不必要的恐惧、焦躁和消极悲观情绪,鼓励糖尿病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只有糖尿病患者了解病情,并按医嘱执行治疗方案,才能达到良好的疗效。 中医特色疗法 辨证服汤药 基础方:生黄芪30~50克,怀山药15克,炒苍术15克,润玄参30克,紫丹参30克,粉葛根15克,大熟地10克,山茱萸10克,肉桂1~3克。水煎服,每日1剂。
适应证:各种类型的糖尿病均可选用。 在治疗糖尿病时一定要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在确立基本方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地采取具体的治疗方法。 用这样的方法,有着明确而具体的病因、病位、病机特点及治疗重点,对辨证组方的指导比较具体,方与药有机结合。
糖尿病五个阶段辨证施治 糖尿病并发症众多,根据本病的症状、舌苔、脉象,将本病在临床上归纳为5个阶段,辨证施治,效果非常明显。举例如下:
1.热盛伤津证 症状:易饥多食,形体消瘦,烦渴引饮,甚至大饮不解其渴,小便频数。心烦易怒,口苦,大便干结。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或数。 治法:清热生津止渴。 方药:玉女煎加味。 组成:石膏30克,知母10克,生地30克,麦冬10克,川牛膝30克,太子参30克,葛根30克,天花粉30克,苍术10克,枳壳10克,生甘草3克。 2.气阴两虚证 症状:倦怠乏力,咽干口燥,口渴多饮,精神不振,形体消瘦,腰膝酸软,自汗盗汗。舌质淡红或舌红,苔薄白或少苔,脉沉细。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生脉饮合参芪地黄汤加减。 组成:太子参30克,生黄芪45克,山萸肉30克,五味子10克,生山药30克,苍白术10克,泽泻30克,丹参30克,茯苓30克,枳壳10克,麦冬10克,生地30克。 3.肝郁脾虚证 症状:长期情志抑郁或因精神刺激而诱发血糖升高,烦躁易怒,脘腹胀满,大便或干或溏,女性多伴有月经不调,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治法:健脾疏肝。 方药:逍遥散加减。 组成:柴胡10克,当归10克,茯苓30克,白芍30克,苍白术各10克,砂仁10克,陈皮10克,厚朴10克,薄荷10克,生甘草3克,生姜3片。 4.痰浊中阻证 症状:形体肥胖,身重困倦,纳呆便溏,口干口渴,饮水量不多。舌质淡,苔腻,脉濡缓。 治法:燥湿健脾,化痰降浊。 方药:胃苓汤加减。 组成:苍白术各10克,陈皮10克,厚朴10克,泽泻30克,猪茯苓30克,桂枝6克,甘草3克,生姜3片。 若舌苔黄腻,口苦,口中异味,大便黏腻不爽,属湿热中阻者,用连朴饮。 5.脾肾气虚证 症状:腰酸腰痛,眼睑或下肢水肿,自汗,小便清长或短少,夜尿增多,或五更泄泻,舌淡体胖有齿痕,脉沉迟无力。 治法:健脾益肾。 方药:参芪地黄汤加减。 组成:太子参30克,黄芪30~80克,山药30克,生地30克,山茱萸30克,泽泻30克,川怀牛膝各30克,苍白术30克,枳壳10克,猪茯苓30克。 汤剂用法: 每日一剂,分2次温服,药渣再煎,熏洗双足,即达内外同治,异曲同工之妙!
注意事项和建议:
1.吃、动平衡,合理用药,控制血糖,达到或维持健康体重。 2.主食定量,粗细搭配,全谷物、杂豆类占1/3。 3.多吃蔬菜,水果适量,种类、颜色要多样化。 4.常吃鱼禽,蛋类和畜肉适量,限制摄入加工性肉类食品。 5.奶类豆类天天有,零食加餐合理选择。 6.清淡饮食,足量饮水,限制饮酒。 7.定时定量,细嚼慢咽,注意进餐顺序。 8.注重自我管理,定期接受个体化营养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