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专版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专版
PDF版查看  第四版:疾病防控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四版:疾病防控
 上一版    下一版  
新形势下疾控体系建设内容与发展方向
五联疫苗供应紧张鼓励选择接种含相应成分的其他疫苗
疾控一线
真情献大爱热血暖寒冬
脊柱专家聚绿城 探讨微创新发展第二届十省市脊柱微创联会圆满落幕
1
11 1 2017年12月26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脊柱专家聚绿城 探讨微创新发展第二届十省市脊柱微创联会圆满落幕
 

本报记者 文晓欢  通讯员 肖婧菁  文/图

   12月22日~23日,旨在加强各省市脊柱外科专业之间的交流,更好、更快、更规范地提升各省市脊柱微创技术和理论水平的“第二届十省市微创脊柱联会”在郑州市召开,参会人员达1500余人。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为此次会议主要承办方。
    据悉,沪苏浙皖闽赣鲁豫津晋十省市微创脊柱联盟于2016年8月在上海成立,是我国脊柱微创专业发展的里程碑,也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微创脊柱外科联盟。
    此次大会集中展现了十省市在脊柱微创技术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国内几十位脊柱微创专家、教授分别进行了专题讲座,就经皮内镜、脊柱显微镜、微创通道、融合固定、机器人与导航等最新成就及先进技术进行了精彩授课。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难揽瓷器活”。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之所以能促成第二届十省市脊柱微创联会落户郑州,缘于其实力雄厚的椎间盘疾病诊疗技术。在大会期间,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充分展示了“东道主”的热情,把最先进的技术与同行共享。该院青年专家马海军和李星晨分别进行了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内镜手术和重度胸椎管狭窄症的内镜手术现场直播。手术涵盖了目前内镜下颈椎和胸椎的前沿技术。
    据了解,早在2015年,国内仅有几家医院开展颈椎内镜技术。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紧跟国际、国内前沿,开展颈椎前路椎间孔镜技术,并于2016年在国内率先开展Delta后路内镜技术治疗颈椎病。进行此次手术演示的马海军医生,在4000例腰椎内镜手术的基础上,还有着近300例治疗颈椎病的经验,内镜技术操作起来游刃有余;李星晨医生在2016年4月,勇闯椎间孔镜技术应用于胸椎疾病的治疗“禁区”,成功开展了椎间孔镜下治疗胸椎管狭窄症手术,也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截至目前,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已治疗120余例胸椎病例,让众多的胸椎病人受益。
    “可以说,整个团队是在万例腰椎间孔镜微创手术的基础上,开展了颈椎、胸椎内镜技术,为越来越多的脊柱患者带来福音。”该院椎间盘中心主任周红刚直言。
    据悉,此次大会设置了脊柱内镜会场和脊柱微创技术会场。大会通过病例讨论、手术直播、中青年微创技术视频评比、省际辩论赛等形式进行交流与探讨,多层次地展现了脊柱微创领域的新技术和新成果。
    诸多业内专家,如中国脊柱微创技术的奠基人、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微创学组创始人刘尚礼教授,国际微创脊柱外科学会候任主席、首届中国医师协会脊柱内镜专委会主委、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微创学组前任组长周跃教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郝定均教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原副主任委员金大地教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微创学组现任组长杨惠林教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微创学组副组长姜建元教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微创学组副组长刘晓光教授,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委员兼脊柱微创学组副组长叶晓健教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常委、河南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高延征教授,河南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朱卉敏教授等前来参会。
    据了解,为了落实分级诊疗政策,提升基层医务人员对椎间盘病的救治能力,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于2017年4月启动椎间盘病专科联盟的建设工作。
    “椎间盘病专科联盟是贯彻国家分级诊疗政策,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加强医疗机构之间在学科建设、医疗技术、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等方面全面协作,打造一个资源共享、协同发展、高效运行的平台,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方便的医疗服务。”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袁启东对联盟进行了定义。
    事实的确如此,椎间盘病专科联盟成立后,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作为联盟会长单位,充分发挥椎间盘科优势学科的示范、带动效应,通过开展坐诊、查房、手术帮扶、义诊等多种形式,提高联盟内基层医院医生的诊疗水平,使基层医院的脊柱微创技术从无到有、病例从简单到复杂。目前,椎间盘病专科联盟已拥有26家省内外成员单位,30余家医院正在积极申请加入该联盟。

 

 

第二届十省市微创脊柱联会开幕式现场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