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专版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专版
PDF版查看  第四版:疾病防控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七版:临证
 上一版    下一版  
中风的辨证及治疗
中医整体观有三论(中)
吃什么可以缓解乳腺增生
1
11 1 2017年12月26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中医整体观有三论(中)
 

河南省中医院 毛德西

形神相应论

    有人认为,中医不懂解剖,只重视“气”,而“气”是肉眼看不见的,于是就说中医是“伪科学”。
    中医真的不重视解剖吗?非也。
    古代中医学所讲的解剖,不是单纯的西方医学解剖刀下的实物,而是内观解剖学。这种内观解剖学是通过直观的体验而获得的。由此所获得的是形体与精神的协调相应,或者说是脏腑经络之“形”与功能所现之“神”的有机结合。
    《灵枢·九针十二原》云:“粗守形,上守神。”这里谈到了高明医生与一般医生的区别。粗工只限于形体之知,仅能处置形体之苦;而上工却能够达于神气之和,从而将形体之苦与神气之逆统一把握与处置。
    “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养生论》)。人的形与神是相互依存、对立统一的,亦即人们常讲的“形神兼备”。
    《灵枢·外揣》云:“司外揣内,司内揣外。”意思是以整体观为依据,通过外部的体征可以了解内部脏腑的变化规律,从而为医生提供正确的诊断信息。正如《灵枢·本脏》所云:“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藏,则知所病矣。”
    古代中医学虽然没有精密仪器为其提供内脏的微观变化,但医者却可通过外部形态(包括肢体、五官、毛发、皮肤、精神、语言、舌象、脉象、爪甲、分泌物等)来辨别脏腑的生理、病理状态。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位;视喘息,听声音,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生;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这里所说的“审、视、听、观、按”就是医生的诊察手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望、闻、问、切”四诊。观察这些表露于外的印迹,就可以获取疾病很多信息,以便为治疗提供可靠的遣方用药依据。
    中医认为形体与精神密不可分,强调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协同关系,重视生理与心理的相互影响。现在的临床医生几乎每天都会遇到形与神共病之患者,许多神经系统、免疫系统以及无法归类的疾病,都与神有关。
    《素问·疏五过论》云:“故贵脱势,虽不中邪,精神内伤,身必败亡。始富后贫,虽不伤邪,皮焦筋屈,痿舌页为挛。”说的是地位跌落、破产而引发情志病。
    现代医学常按抑郁症治疗;而中医,通过调气血、精神治疗,使原来所患形之疾,得到改善或治愈。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