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助推基层医改 □孟庆远
在基层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签约形式为群众提供全科医疗卫生保健服务,是推进和实现“全民健康”目标的有力措施。这比单纯由公共卫生服务提高公民健康素质效果要好得多。因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仅服务内容更具体,有固定责任人,明确监管机构,还赋予签约医生首诊、专家挂号、上转患者等任务,这对基层医改的整体推进有极大帮助。 笔者对此进行了调研。豫北原阳县有65万人,18家乡镇卫生院,有高级职称的医生仅3人,日常业务只开展生化和普通超声检查。全县全科医生有247人,但卫生院不足40人,且多是培训转岗的医生。全县村卫生室有740所,标准化村卫生室516所,占70%;乡村医生710人(不包括护士、药剂师及卫生员),有执业资格的50人,不到总数的6%;65岁以上乡村医生有394人,占45.8%(以上均为2015年12月原阳县卫生计生委的统计数据)。 笔者通过调研发现,全县村卫生室除“老三件”(体温表、血压表、听诊器)外,心电图机、医学显微镜等很少见,虽然一些村卫生室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比较高,但实际服务内容比较单一。 原因何在?笔者认为,基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效果不佳,与下列问题有关: 一、全科医生太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力较弱。 全科医生平时都在卫生院坐诊,让他们入村参加家庭签约服务的话,时间上有一些不充足。即便成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队,全科医生每年最多两次入村开展诊疗服务,在乡村医生的协助下对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其他服务均需要乡村医生完成。也就是说,目前让卫生院里的全科医生负责完成家庭医生签约任务,有点儿勉强。 二、乡村医生数量有限,很难保质保量地完成签约任务。 笔者调查时发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仅有“签单”数量、比例任务,还要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要为签约人提供卫生健康咨询、疾病预防建议以及必要的健康体检等服务。其实,乡村医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完成这些任务,并且一部分乡村医生没有资格提供上门服务(比如有的乡村医生仅持有乡村医生证)。同时,一些行动不便的村民需要多次提供上门服务等。 对于这些问题,相关部门应及时解决,以便让基层医生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那么,基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如何为基层医改助力呢? 笔者认为,要想真正让家庭签约服务工作在基层落地生根,必须扎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及时配备村卫生室基础设施以及基本的医疗设备,促使村卫生室达标;二是增加基层全科医生数量或乡村医生数量;三是加大全民健康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医疗卫生保健意识;四是不要过分追求签约数量、比例,签约质量最为重要;五是考虑减少不必要的签约服务项目,为基层群众提供具有医疗卫生保健意义的签约项目;六是制定具有指导与激励机制作用的基本医疗卫生保健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考核方案与措施。 (作者供职于原阳县人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