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勋 侯林峰 李利飞
29岁的小张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怎奈脸上的肿块着实影响美观,导致相亲屡次失败。今年10月,小张因左侧脸颊肿大来济源市肿瘤医院就诊。谈起病史,小张一脸无奈。原来小张已经饱受此病困扰多年。 在12岁时,小张就因左脸颌下淋巴结肿大到济源某镇卫生院就诊,被诊断为淋巴结慢性炎症,并进行了手术切除。3个月后,病情复发,他又到洛阳某医院就诊,同样被诊断为淋巴结慢性炎症,再次手术切除。很快,病情再次复发,且左脸脸颊也出现肿块。后来,小张到山西某医院就诊,这次被诊断为淋巴结结核,开始服用中药治疗。服药后,小张颌下淋巴肿块消除,但是左脸肿块却越来越大,就医并遵照医嘱服用地塞米松,左脸颊肿块很快消除,但停药后肿块又复发了。最后,小张到济源市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术后,该院医生将病理切块拿到郑州,找病理专家会诊,最后病理结果显示仍然为淋巴结慢性炎症。 面对小张的种种临床表现,济源市肿瘤医院病理科医务人员怀疑小张得了世界罕见病——木村病,建议临床检查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及血清IGE(免疫球蛋白)。检验报告显示,两者皆明显升高。结合检查结果,该院病理科医务人员和头颈科医生郝卫星、卢丽萍等,在查阅了大量文献后发现,小张无论从发病年龄、发病部位、临床疾病发展过程(良性进程,切除后易复发,激素治疗效果好)还是影像学表现以及病理特点均符合木村病的症状。 但是鉴于该病非常罕见,为谨慎起见,需要请上级专家确诊。此时,恰逢上海瑞金医院病理科主任王朝夫教授来郑州讲课。趁此机会,济源市肿瘤医院病理科医务人员将此病例拿去让上海专家会诊,最终确定了木村病的诊断结果。 至此,小张终于找到了病因。原来,他是患上了全世界只有300余例的罕见疾病——木村病,这也是济源市发现的首例木村病。 木村病又称嗜酸粒细胞淋巴样肉芽肿,是一种少见的、原因不明的、多累及头颈部软组织及浅表淋巴结的慢性肉芽肿性病变。1945年,日本学者木村对比做了较详细的描述,之后被称为木村病,以一二十岁的男性初发为多,男女性别比为7∶1,男性占绝大多数。 木村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无痛性肿块,多侵犯头颈部及四肢皮下软组织,常累及腮腺、颌下腺,有时亦发生于泪腺,同时侵犯淋巴结,如口腔、腋窝、腹股沟等。本病可累及肾脏,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可合并湿疹、纵隔和肺门淋巴结肿大、哮喘、溃疡性结肠炎、血管炎等。由于木村病较为罕见,其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诊疗初期常误诊为结核病、慢性淋巴结炎、淋巴瘤、慢性泪腺炎、唾液腺肿瘤等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