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专版
PDF版查看  第四版:专版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三版:专版
 上一版    下一版  
精准扶贫暖人心——记平舆县人民医院驻高杨店乡陈刘村第一书记石高峰
1
11 1 2017年12月5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精准扶贫暖人心——记平舆县人民医院驻高杨店乡陈刘村第一书记石高峰
 

通讯员 曹 杨 赵 勇 文/图

石高峰在工作中

石高峰关心年纪较大的贫困户的日常生活

平舆县人民医院帮扶的陈刘村卫生室项目正在施工

 

石高峰询问困难群众崔大娘吃药情况

 

 

石高峰为贫困户送去由平舆县人民医院医务人员捐赠的衣物

 

石高峰与平舆县人民医院院长王铁珍一起慰问贫困户

陈刘村村委新面貌

 

 

 

平舆县人民医院专家组在陈刘村开展大型义诊活动

 

    2016年6月,石高峰按照平舆县委部署,受平舆县人民医院指派,到高杨店乡陈刘村任驻村第一书记。从此,他开始了一段崭新的工作和生活,也留下了一段温暖人心的佳话。
    陈刘村耕地面积10354亩(1亩约等于666.67平方米),人口7186人,困难群众183人;自然村多,人口基数较大,贫困户多、居住分散,村里缺设施、缺产业资金、缺种植养殖技术、缺市场引导,劳动力不足、脱贫能力不足、脱贫动力不足,是一个典型的“四缺三不足”贫困村,脱贫任务极其艰巨。
第一书记石高峰
    身材中等偏胖,说话憨厚、声音不大,乡土气息浓厚,比较质朴,这是“80后”的石高峰给人的第一印象。石高峰在部队服役期间被评为优秀士官。他2008年在汶川地震茂县抗震救灾中表现优异,2016年被驻马店军分区,驻马店市委、市政府评为优秀复转军人,2017年被平舆县委、县政府评为优秀第一书记。
    用石高峰自己的话讲:“我是主动报名来当第一书记的。我从小就在农村生活,了解农村困难群众的疾苦,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退役军人,响应党的号召参与精准扶贫,我责无旁贷。”
    一年多的扶贫攻坚路,洒下一路的心血和汗水,也换来了满满的收获:新建1000平方米的标准化村卫生室,缓解了群众看病难和因病致贫问题;争取扶贫项目资金200多万元修建乡村道路,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及村委大院建设和村文化大舞台建设;大力发展平舆县森源养殖厂项目,贫困户每年分红1200元;新建占地面积8.1亩、300千瓦光伏发电站项目,盈利将作为贫困户收入和集体收入……
加强组织建设,凝心聚力为脱贫
    上任一年多来,石高峰一直坚持吃住在村里。到任伊始,他用近一个月的时间,走遍了陈刘村的家家户户,熟悉了全村的一草一木。询民情,访民意,问民需,石高峰把走访群众、深入调研作为工作的重点。
    为了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在农村各项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根据“五个好”的要求,石高峰着力加强陈刘村党支部建设。根据上级有关部署,石高峰制订了学习计划,每周五组织“村两委”(村支部委员会和村民自治委员会)同志集中学习,同时深入村组农户,听取群众对“村两委”工作的意见,认真制定整改方案,狠抓整改措施落实。
    针对农村党员年龄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党组织后继乏人的问题,石高峰严格按照新时期发展党员的要求,认真落实发展党员工作责任制。今年,陈刘村党支部新增2名预备党员,还有3人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在党员教育方面,石高峰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和主题党日活动。由于各项制度得到较好的落实,村里的各项工作都做到有章可循、有人去管。
    组织凝聚力增强了,大家的干劲更足了。石高峰与“村两委”成员一起,从群众关心的小事入手,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为村民谋福利。他积极协调平舆县人民医院出资为村里购买办公用品,减轻了村里的开支。目前,陈刘村村委会办公室干净整洁,宣传栏让人耳目一新,墙上悬挂着基层组织建设规章制度、廉政建设制度等,这些都是石高峰到村任职以来带来的新气象。
入户走访中找到工作突破口
    在石高峰的手机上,有两个闹钟,一个是早上6点,叫醒他投入一天的工作和走访中;另一个是晚上8点,提醒他到年纪较大的贫困户家中走访一圈,看他们是否按时吃药、入睡。“自己不一户一户走访了解,不与群众打成一片,深挖其致贫根源,是很难找到帮助贫困户脱贫的办法的。”石高峰说。
    在石高峰厚厚的驻村工作本上,每一页都清晰地记着每一户村民的家庭情况:每家多少人、靠什么收入、经济条件如何、子女在做什么工作、有什么产业、需要解决哪些困难、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帮扶措施……
    陈刘村村民王东红2016年因收麦时被收割机绞伤手臂,造成右臂截肢致残,家中两个小孩正在上初中,一家四口只有劳动力1人,生活负担大。通过详细了解情况,石高峰为王东红办理了低保,并让其担任村里的护林员。在得知王东红想发展养殖业,四处借钱无果后,石高峰与平舆县人民医院院长王铁珍磋商后,决定帮王东红发展养殖业以便早日脱贫。王铁珍拿出自己的工资2万元借给王东红,让王东红带头通过养殖业摘掉贫困户的帽子。目前,王东红养牛10头,在全村起到了带头作用。他身残志坚、自我脱贫干劲十足,靠独臂就把牛圈收拾得十分干净。他不等不靠不要的思想感动了很多人。脱贫当自强,这种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不正是脱贫路上的精神灯塔吗?这种精神可以激励更多人。这也让石高峰找到了在陈刘村开展工作的突破口。
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石高峰每天骑摩托车进村,坚持入户走访,熟悉每一个贫困户的居住地点,了解每一个贫困户的生活现状及致贫根源,成了陈刘村的“万事通”。
    在一次入户走访中,陈刘村党支部书记陈飞对石高峰说:“石书记,您敢把在那儿坐着晒太阳的贫困户刘小义劝一下吗?”石高峰知道刘小义因病致贫,是村里出了名的“爱告状”。石高峰很自信地说:“有啥不敢的,在脱贫攻坚路上不能让一个群众掉队,我一定要把他改变过来。”
    “对刘老头的改变,没有捷径,只有动之以情。”石高峰坚定地说,“我一有机会,就去找他聊天;十几次后,他开始躲我了,田间地头也不见人,我就在他家蹲守;他没地方躲了,我就认真地给他交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然后和他一起到田里干活儿,他也慢慢开始一天天改变自己,并在大家的帮助下发展了养殖项目。目前,刘老头干劲儿十足,再提起告状的事他都会嘿嘿一笑急忙摆摆手……”
    目前,说起石高峰帮扶刘小义的事情,村里的群众对石高峰的执着和真情都表示赞许。
用真情温暖贫困人员
    今年5月的一天,石高峰听见村委会对面的田里一位老太太坐在那里哭泣。原来是76岁的崔大娘,儿子去世多年,她老伴今年83岁了,无劳动能力,生活困难,还一直住在别人的房子里,虽然有低保,但老伴身患老年慢性病,腰腿疼痛严重。崔大娘每每想到吃药和生活的花销和自己老无所依,就背着老伴到儿子的坟头哭一会儿。得知老人的状况后,石高峰立刻责令帮扶责任人一起重新制定帮扶计划,关爱关注其日常生活,多慰问,多注意其情绪变化,给予其心理上的支持。另外,石高峰积极协调,让老两口享受医疗救助政策,专家上门问诊送药;协调资金为其新建安居房2间,解决了住房问题。平时,石高峰忙完一天的工作,都会亲自去看看老人的情况,然后问问老人晚上的药都按时吃了没有……
    石高峰高兴地说,通过最近的走访了解,目前,老人过得很好,崔大娘也很满意,再也没有听见过老人的哭声。看到老两口都能安享晚年,他觉得自己用真心投入真情的工作得到了实效。
想方设法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
    自从担任第一书记以来,石高峰不忘初心,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积极想方设法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争取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积极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
    在驻村过程中,石高峰发现全村群众无论大小病均要到城里医院就诊,费用高,路途远,往返非常不便,村里的很多慢性病患者都存在缺医少药的现象。石高峰立即向王铁珍汇报情况,组织经常性的义诊活动,为贫困户免费检查身体;对身患重病、行动不便的,组织专家上门巡诊,并免费为贫困户送去药品,解决贫困户看病难问题;积极协调资金新建村卫生室。看着即将建成的村卫生室,围观的村民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他们奔走相告,以后终于可以在村里就医了。
    村里的一些工作比较琐碎和具体,有时很难找到对应的政策和文件。无章可循、摸着石头过河,是石高峰在工作中较深的感受。也正是他的这种军人的吃大苦耐大劳的素质和不认输的劲儿,促进了陈刘村的快速发展。
经常被女儿埋怨
    作为扶贫干部,连精神有点儿障碍的贫困户都拉着石高峰的手说:“高峰,高峰好人啊!”而作为父亲,女儿给他打电话时,听到最多的是“爸爸正在工作”。女儿旭旭说:“爸爸,您不像以前那么关心我了,同学都问我是不是没有爸爸了,我讨厌您!”对此,石高峰愧疚地说:“爸爸一直关心你,但是爸爸还要关心更多的贫困家庭里的好多小朋友,他们都是留守儿童,他们更需要爸爸的帮助啊!”正是因为这样,石高峰很少顾及家庭,其爱人是一名护士,也比较忙,两个孩子接送和教育问题都拜托给了年迈的父母。
    为了让孩子多见见爸爸,两位老人还每天晚上戴上老花镜学习微信视频通话,让孩子跟石高峰通话5分钟。每每看到儿子瘦了、黑了,老两口虽然心疼,也只能默默地挂了电话,到周末让人捎去一盆老两口亲自剁馅煮好的饺子。
群众称做“不吃饭书记”
    “群众口中的高峰书记,是一个‘不吃饭书记’,因为入户走访时,大部分需要在饭点去贫困户家中,这时候家中才会有人。每当群众在饭点见到高峰书记时,他总是还没有吃饭却说自己吃过了,等着乡亲们吃完后一起唠唠家常,了解了解情况。高峰书记是军人出身,为人比较热情直率,性格豪爽,是一个不说空话、接地气、办实事的书记。”陈刘村的村民说起驻村干部,他们首先对驻村第一书记石高峰竖起拇指说:“我们真的很庆幸,有这么一支扶贫队伍来帮扶我们村,有高峰这样为我们村用真心投真情的第一书记。不管说到哪个贫困户,他都能说得清清楚楚,时时刻刻把群众记在心上,石书记驻村以来,成了陈刘村最受欢迎的人,很多群众有啥困难,都是直接找第一书记石高峰,向他咨询政策、反映困难。”
    在脱贫攻坚路上,石高峰牢记使命,不脱贫绝不收兵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表现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应有的政治觉悟和优秀品格,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陈刘村也正是有这样的好书记对脱贫致富充满了信心。
    为了让扶贫干部住得下身、安得下心、干得成事,工作上有责任感、生活上有幸福感,作为“娘家人”的平舆县人民医院在选派干部、业务指导、后勤保障、表彰提拔上,也为驻村第一书记编织了一张后顾无忧的保障网。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