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能治愈吗? □张 霞
精神疾病又称为精神病,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成为临床表现的疾病。 由于人们对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明了,其发病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社会心理因素、生化代谢的异常、神经发育的问题等。目前,治疗精神疾病主要是以对症治疗为主,常见的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等均有较多的复发机会。对于这些疾病的康复是一个综合干预的过程,患者既要坚持服药、定期复诊,又需要有一个较好的家庭、社会心理支持氛围,使患者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减少挫折及压力,得到足够的关爱,不再受到歧视,从而减少疾病复发的机会。对于一些发病原因比较明显的因素,只要清除了致病的原因,患者在精神方面的异常表现也会随之消失,比如反应性精神病,一般都有明显的精神应激因素,只要这些社会心理因素消除了,患者相应异常的精神表现也会逐渐消失。 因此,对于大多数精神疾病而言,“治愈”还是一个正在追求的未来目标,希望广大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属,不要相信所谓宣传的“根治”精神疾病的说法,请积极、主动在精神专科医院咨询精神科医师后,经过冷静思考,再做出最后决定。 (作者供职于驻马店市精神病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