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中西医结合的“发力点” □薛 松
目前,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疾病可满足新时期患者的就医需求,是提升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适应医疗健康产业大发展的必然趋势。可是,在具体运行过程中,中西医结合必须找到最佳结合点,方可发挥中医、西医的最大优势,进而为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笔者认为,中西医结合的关键在于让中医疗法与西医治疗技术深度融合,应进一步扩大中西医治疗疾病的病种范围,方可发挥出中西医结合的最大优势。然而,充分发挥中医的优势,必须按照中医药的发展规律来开展工作,也就是发挥中医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笔者建议,中西医结合应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寻求契合点,探索治疗疾病的新途径。 一是要用疗效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的效果。从中西医历史发展的脉络来看,中医、西医研究的思路和方式有很大区别,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为人类的健康提供医疗服务。中西医药工作者应该建立沟通、协调机制,着重提高中医药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参与率,从重大疾病治疗的各个环节入手,在西医参与救治重大疾病的基础上融入中医药疗法,降低患者的痛苦程度和风险系数,以确切的疗效取得患者的信任,进而提高患者的幸福指数和生活质量。 二是要用减轻经济负担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的效果。中西医结合并不是简单的中药加西药、中医手段加西医手段,而是找准结合点,即在保证患者治疗效果的基础上,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为评价依据,不仅让患者能够看好病,还要让患者能够承受因治疗产生的经济费用,预防患者出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 三是要用大数据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的效果。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医药工作者应在传承的基础上敢于打破现有格局,勇于创新,与时俱进,充分借助现代高科技手段,把传统元素与现代技术高度融合;运用大数据统计方法,开发适合当代人医疗需求的新产品、新技术,尤其是将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大疾病的研究成果成功转化为临床实践,以满足群众对健康的新需求。 中医的传承,除医德外,专业方面有3个层次:一是传承思辨体系;二是传承学术思想;三是传承临床经验。中医的传承与创新应与现代科学手段相结合,衡量“中西医结合”科研成果的价值有一条标准,就是看其对中医、西医的发展有多大裨益。如果在中医、西医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形成了新学说,且对临床实践有指导作用,这就是有益的创新和发扬,或许是找准了中西医结合的“发力点”。 (作者供职于濮阳市中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