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宏伟
据8月3日《南方周末》健康版报道:运城“土郎中”转正,争议13年!近年来,运城500多名“土郎中”因具有中医方面的一技之长而获得合法执业的“地方粮票”,其中一些人没有在医学院校接受过专业学习,甚至是短期培训。从报道的具体案例来看,有患者因此获益,比如上海一位患者亲述“我在上海都治不了的结核病,在运城被治好了”;从另一方面来分析,也存在“有人用煎口服汤药的方法治疗急性腹泻脱水的孩子,因为效果太慢,导致严重脱水的患儿丧命”。也正是因为正反两方面的案例都有,所以有争议是必然的。然而,笔者认为:与其争议不休,不如采取措施,给他们一条“保险绳子”! 首先,制定严格的培训制度。有一技之长的中医,多是通过跟师学习成为中医的,大都是针对一种或几种疾病或症状有独特疗法,而过于狭窄的专业视角不利于精准诊治疾病。中医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医学,有其完整的知识和理论体系,“理、法、方、药”完备,又有其独自体系的“经史子集”。笔者建议,为了提升确有专长的民间中医的整体水平,管理部门应抓紧研究“先培训,后考核认定”的规范以及从医入口程序和标准,培训时间为1年或两年,也可以用学时来要求学员,以此为民间中医普及中医基本知识,提升其综合文化层次,培养其真正的传统中医思维。 其次,制定规范的考核制度。探索民间中医的考试、考核机制,不仅包括中医药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考核其临床能力;不仅要考核其传统中医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要考核其现代医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此普及基本的现代医学常识)。只有经过规范的考核之后,对确有执业能力者,才能给予合法的执业资格。 最后,管理部门应出台必要的退出机制。对持证的民间中医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定期考核、医疗质量控制及事故追查机制,出台必要的继续医学教育和知识更新制度和措施,促进中医师不断提升卫生与健康的服务能力。对于不能胜任中医执业能力要求的民间中医持证者,或违规违法执业者,应严格按照退出机制办理,并依法处理。当然,对能够胜任岗位要求的民间中医,管理部门应给予其与其他合法执业者相同的政策、待遇、荣誉以及相关补助等,依法促进民间中医发展壮大,共同致力于健康中国建设。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卫生计生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