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疾病防控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七版:临证
 上一版    下一版  
提升正气可“消炎”
治疗眼病,不妨试试中医疗法
特效口腔溃疡膏疗效观察
针灸治疗颈椎病
1
11 1 2017年7月25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点击目录导航下的PDF版查看可查看PDF版
  提升正气可“消炎”
 

提升正气可“消炎”
河南中医药大学2017级研究生 陈如兵

    2017年2月25日,王祖龙教授坐门诊,来了一位以“间断性阴囊潮湿、小腹及会阴部坠胀疼痛4年余”为主诉就诊的26岁男性患者。

验案
    患者现病史 反复发作阴囊潮湿、小腹及会阴部坠胀疼痛,多家医院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治疗效果欠佳,症状时轻时重,前列腺液中白细胞“++~++++”,伴遗精、早泄,食少便溏,偶有失眠。
    现症 阴囊潮湿、小腹及会阴部坠胀疼痛,食少便溏,遗精(每周一两次);早泄,性生活时间小于1分钟;舌边齿痕,舌质淡,苔薄白腻,脉濡。
    辅助检查 VPT(震动感觉阀值):3.5~3.9伏,重度敏感。前列腺液常规:色灰白。pH(氢离子浓度指数):6.80。卵磷脂小体:少许/HP(高倍镜下)。WBC(白细胞):++++/HP。
    中医诊断 1.精浊。2.早泄。
    证型 脾虚湿盛证。
    西医诊断 1.慢性前列腺炎。2.早泄。
    治则 健脾益气,利湿通络。
    方药 补中益气汤加减。党参20克,茯苓20克,白术18克,炙甘草6克,陈皮15克,元胡30克,生蒲黄15克,炙黄芪30克,当归15克,柴胡6克,升麻6克,败酱草30克。
    2017年3月11日,二诊 患者小腹及会阴部坠胀疼痛减轻,阴囊潮湿减轻。纳眠可,二便调。上方加减继用。
    2017年4月8日,三诊 患者服药后无不适,小腹及会阴部胀痛消失,阴囊潮湿好转,纳眠可。
    复查 前列腺液常规:灰白色。pH:6.70。卵磷脂小体:++/HP。WBC:3~5/HP。

思考

    该患者阴囊潮湿、小腹及会阴部坠胀疼痛反复发作,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久治不愈,尤其是前列腺液中白细胞时高时低。经王祖龙教授辨证为脾虚湿盛证,治法采用健脾益气、利湿通络,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1个多月,前列腺液中白细胞由“++++”降至“3~5/HP”,小腹及会阴部胀痛消失,阴囊潮湿明显好转,遗精得以控制,性生活质量也有所提高。
    一般认为,慢性前列腺炎白细胞明显增高,应该使用抗生素治疗,如果能在培养指导下选择敏感抗生素更好。中医即使不用抗生素,也习惯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中药来控制慢性炎症。可是王祖龙教授既不用抗生素,也不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要治疗原则,反倒使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且效果满意。
    纵观整个治疗过程,我疑惑丛生:补中益气汤加减也可以消炎?为何不用抗生素,或者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中药?
    其实,这是王祖龙教授的“扶正观”。
    王祖龙教授认为,慢性前列腺炎多虚实夹杂,虚多为脾虚、肾虚,实多为肝郁、湿热蕴结、气血瘀滞。反复发作者,多以虚为主。
    很多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久治不愈,反复发作,表现为正气不足、邪气留恋,此时如果单纯采用祛邪治疗,往往邪气难祛,正气愈伤,使疾病更加缠绵。
    除了慢性前列腺炎,男科有很多感染性疾病,如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慢性淋病都会出现反复发作的情况。
    由此,王祖龙教授对于男科这些正气不足、邪气留恋、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疾病提出了“扶正即是祛邪”的观点。他认为:
    疾病的发生本身就是正气不足的结果,中医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理论;
    在疾病的正邪交争过程中,正气决定着疾病的转归;
    在治疗时要始终注意保护正气;
    当邪气不盛却难以祛除,致使疾病反复发作,提示我们这是正气不足,这时需要的是扶正,不应该继续攻伐,更伤正气。扶正,正气足,自然可以抗邪外出,使疾病痊愈。
    王祖龙教授应用这个观点,指导男科临床,治愈了很多复发性疾病,本案就是典型病例。患者白细胞时高时低、持续难降,症状时轻时重,王祖龙教授并没有按常规采用抗生素治疗,而是应用中医辨证,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使脾气足,正气盛,抗邪有力,而症状减轻,白细胞恢复正常。
    王祖龙教授这种“扶正即是祛邪”理论,用西医解释就是“提高机体免疫力”。
    (王祖龙,河南中医药大学三级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分会男科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生殖分会常委及青年委员会副主委。欢迎关注王祖龙教授个人公众号:hnszwangzulong,与其在线交流。)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