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晓娜 张晓茜 方 圆
农忙时节,也是鼠类肆虐出没之时,应警惕一种以虫、鼠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即流行性出血热。 6月12日,家住邓州市罗营村64岁的窦先生,突发高热,浑身无力,当即被送往南阳市中心医院。 经诊断,窦先生患的是流行性出血热。因其家里储有大量小麦,屋里虫、鼠也随之增多。窦先生说,他经常食用屋里一些未封口的干粮和剩饭,有时候吃的馒头上还带有老鼠屎。直到出现恶心呕吐、高热不退等症状,窦先生也没想到罪魁祸首竟是自家屋里的老鼠。 入住感染科的窦先生当时已出现急性肾衰竭,进行床旁血液净化治疗后,病情已有好转,并于近日转为普通透析。 6月15日,南阳市中心医院感染科又收治两名流行性出血热患者。他们都因食用鼠类及其排泄物接触过的食物而出现类似症状,目前正在进行血液净化治疗。 据南阳市中心医院血液净化科主任刘新宇介绍,他们每年都会接诊几例重症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该病发病急,肝肾等器官预后差,病死率达20%~70%,是一种虫媒传播性疾病。其主要是因汉坦病毒进入人体后引起的,并可导致休克、出血、急性肾衰竭等严重病症。 如何预防流行性出血热呢?刘新宇说,灭鼠、灭虫应为首要措施。另外,基层医务工作者应提醒居民,食物应密封保存,剩饭要加热烹饪后再食用,居住环境应保持干净卫生,避免接触到虫、鼠类及其血液、体液、粪便等排泄物;户外劳作时应穿袜子,扎紧裤腿,防止蚊虫叮咬。 此外,注射流行性出血热疫苗,也是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手段之一。若发现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应让其休息,注意隔离,早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