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庆远
豫北一家医联体的医生在义诊中发现,基层医疗机构的急诊能力比较弱,有误诊、漏诊等现象,影响急诊救治的成功率。主要原因是急救设备有待更新,急救人员的抢救能力有待提高。 豫北一家县级医院的急救站有救护车十几辆、医务人员近30名,然而只有一位主治医师。救护车里除担架、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外,只有氧气袋,抢救药品及输液用具准备不足。那么,救治患者的专业效果及社会满意度可想而知。据了解,一些地方存在单纯用救护车拉患者去医院的现象。 笔者通过调研发现,这种用救护车拉患者到医院治疗疾病,很少有现场救治患者或在救护车上使用现代医疗设备抢救患者的现象,在一些地方普遍存在,原因是除了基层管理者及医务人员就地抢救意识淡薄,只注重院内急救,也与目前救护车辆里缺乏必要的医疗设备、仪器有关。之所以这样,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基层医疗机构的设备投入力度有待加强。因此,基层医疗机构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来改变现场急救硬件匮乏的问题。 笔者建议:一方面,基层管理者要提高只注重院内抢救、不注重现场急救的意识,在提升医务人员现场抢救能力提高的同时,投入一定资金来提高急救车辆内的硬件设施,配置现场抢救的医疗设备,比如心电图机、起搏器、呼吸机等;另一方面是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符合基层实际需要的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方案(特别是扩大调整范围),财政药品零差率销售补助要及时、足额到位。 这样,就能极大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可以说,能具有给患者提供及时、规范、先进的救治能力,也不会因医疗救治问题而发生医疗纠纷了。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原阳县人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