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点击目录导航下的 可查看PDF版
|
|
细读“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 |
|
□文晓欢 2017年年初,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主任王贺胜就“‘十三五’开局之年卫生计生改革发展”的相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时提出,实现破除“以药补医”机制,重点是要按照“腾笼换鸟”的思路,“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路径,破除旧机制、建立新机制。 “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仅有9个字,却浓缩了国家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综合施策的3条路径,在国家、地市级医改文件、政策之中,均可谓占有“高出镜率”。 细读深思这句话,无疑有助于医药卫生改革关注者全面认识公立医院补偿新机制的建立。 6月1日,在全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视频培训会上,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黄红霞在讲话中,也对“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这一路径进行了解读。 展开来讲,“腾空间”,顾名思义,在现有格局下,“腾出地方,让出空间”。途径有3条:一是取消药品加成;二是通过开展药品的生产流通实现全流程改革,如实施两票制、集中采购等,降低采购流通环节虚高价格,挤压药品价格虚高的水分;三是规范医疗服务行为,通过严格控制不合理检查检验费用等为改革腾出空间。 紧接着,如何填充这部分空间就涉及“调结构”,即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优化重组医院收入结构,使药品、大型检查、检验收入所占比例下降,劳务性医疗服务收入所占比例上升,医疗服务收费提上来。如此一来,一方面可以充分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另一方面则弥补了医院因药品收入减少所带来的损失。当然,这种弥补不是“一对一”对等关系,所以,政府补助成为对医院补偿的另一条重要渠道。 经过了“腾空间”和“调结构”,原有的医疗卫生机制已发生变化,新机制的运行需要各个组成部分必须衔接好,如此才能形成联动、合力。正因此,“保衔接”应运而生。部分调整的医疗服务价格,要及时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要衔接好;财政补偿与医院收入补偿,也要衔接好,各种改革措施之间有效衔接后,从而建立科学合理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 此外,需补充一句,在推进这3条路径时,同时进行的还有人事薪酬分配制度改革、绩效考核、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等,以保证公立医院公益性和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从而助推衔接之顺畅、有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