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点击目录导航下的 可查看PDF版
|
|
精准医疗扶贫要补齐“短板” |
|
□薛 松 丁林国 党中央明确提出,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这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而要实现这个承诺需要全社会戮力同心、苦干实干。因受自然条件、发展程度等因素的影响,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大多聚集在农村和偏远山区。笔者认为,当前摆在农民面前的最大难题就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要破解这个难题,必须补齐“短板”。 一是鼓励农民参加城乡居民医保。各地政府部门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把农民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医保,做到全覆盖。对困难群众,当地民政部门应设立专项资金,帮助他们加入医保。 二是鼓励有条件的农民参加商业保险。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很多家庭步入“有车一族”行列。农民富裕了,但这并不表示农民不生病。农民一旦生病,尤其是生大病,即使倾家荡产也不能挽回其因治疗疾病而产生的重大损失。笔者建议有关部门积极向农民宣讲参加商业保险的益处,让农民转变思想观念,鼓励农民参加商业保险,让商业保险成为身体健康的一道“保障墙”。 三是加快推进分级诊疗进程。从现实就医情况来看,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普遍存在于大医院,这在较短时间内无法改变。笔者建议政府部门加大分级诊疗力度,把医改的重点转向农村,从农民身上找到突破口。一方面,通过多种措施提升乡村医生的诊疗水平,把小病留在基层、留在农村,避免不管大病、小病,患者都挤到大医院诊治;另一方面,要大力宣传预防保健知识,改变农民的生活习惯,提升农民的健康意识,降低各种疾病的发病率,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作者供职于濮阳市中医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