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宏伟
出台住培制度的基本原则
所谓制度,就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尺度,但它绝不是为了管理而管理,为了制度而制度。它是为了实现某种功能和特定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体系。靠制度进行管理,既是一种规则思维,也是一种法治思维。所有住培制度的制订、优化、调整和完善,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规范住培管理及教学活动,确保住培工作顺利推进,从而得到最佳培训效果。 那么,出台住培制度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呢? 一是要结合实际。现在,网上的东西很多,下载及复制、粘贴很容易。大家参考可以,但是绝不能照搬照抄。就像治病一样,虽然症状相似,但是要因人、因时、因地辨证论治。只有进行个性化治疗,才会达到好的效果。如果老用一张方子,不变更,是要出问题的。别人的制度再好,不一定对你的症。一定要结合各自专业科室的实际(师资人数、教学资源现状、床位数、病例资源等),科学合理地制订自己的住培制度,不能照抄,更不能瞎编! 二是要有可操作性。对住院医师的管理,对教学活动的安排,对住院医师能力培训的规划、方案和具体措施,一定要有可操作性。比如,针对住培的院内督导评估制度,至少要包括以下基本要素:督导评估的程序是什么?如何做?由谁来做?做的标准是什么?做不到怎么办?否则,制度就会形同虚设。 三是要简洁易懂。好的制度不一定要长篇大论。当年,刘邦率军争夺天下时,为了赢得当地群众的支持,他尽量做到不扰民。他建立的制度共10个字,结果不仅赢得了民心,还赢得了天下。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语言简洁易懂,易于流传,军民皆知,效果良好。 四是要解决问题。一定要针对问题来设置条件,坚持问题导向;不能解决问题的制度是没有意义和用途的制度。比如,专业基地(科室)的出科考核制度,要明确要求不仅有理论考试,还要有技能考核,并突出动手能力和临床思维。通过制度的设立,加强和规范出科考核。
制度建设的关键在于落实
制度上墙,不如制度上心;制度上心,不如融入日常工作的具体行动。 落实制度,最关键是要扫除制度落实的现实障碍,让制度真正起作用、达到效果。法不严则不力,治不严则无获。 三国时期,曹操为了严明纪律尚且“割发代首”,我们做好住培工作的关键同样是严格遵守各项住培制度,坚持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制度贯彻没有变通。只有这样,才能发之为“春华”、收之以“秋实”。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制度才能转变成生产力。
住培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住培制度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医院有制度,科室无制度。科室如果不细化住培管理及教学制度,就不能很好地保障住培内涵建设真正落实。河南省已认定的50家住培基地的474个住培专业基地都要按要求细化科室层面的住培制度,最基本的要包括:科室住培教学组织管理与实施、评价制度、导师带教制度、出科考核具体实施办法、住院医师在本科室培训期间相应管理制度等。否则,制度建设是有很大欠缺的,是很不完善的。 二是无特色,虽有实无。工作人员心态浮躁,制订的住培制度是东拼西凑来的,既不考虑本院情况,也未结合住培的实际问题和需求,这样的制度虽有实无。 三是制度、工作两张皮。定了制度、有了规章,不等于就万事大吉了。督导检查住培制度的关键是看制度的落实情况,而不是把制度放在盒子里存着。与实际工作两张皮的制度是死制度,住培制度与实际工作一体化互动、互应、互照、互参、互促的制度才是活制度、好制度。 四是制度不执行,比没有制度危害更大。再好的制度只有落到实处才能起到“规矩”之效。制度不能只讲“要怎么样”,而要落脚到可监督、可检查、可追责、可处罚。 五是制度知晓率不高,装在盒子里,锁在柜子里。制度是要求大家一起遵守的,前提是大家都要知晓。因此,科室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对住培制度的宣传力度。 六是制度僵化过时,不及时优化调整。成语刻舟求剑的故事讽刺的就是这种现象。有些人明知制度不合理,有缺陷,却不敢改,不敢动,不优化,不调整,同样难以让制度发挥作用。 七是住培制度执行过于灵活,甚至朝令夕改。制度建设要有稳定性,绝不可朝令夕改,尤其是关于住培医师的待遇、激励制度中的承诺事项,一定要说到做到。此外,教学活动中要求的大讲课、小讲课的次数,一定不能少。只有规规矩矩地做,才能达到预期效果。若制度乱了套,住培工作必然失去方向,无论再干多少年都不会有起色。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卫生计生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