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洛阳新闻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监督
PDF版查看  第五版:基层卫生
PDF版查看  第六版:乡村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诊治参考
PDF版查看  第八版:乡医课堂
 
第二版:动态
 上一版    下一版  
吃素食真的健康吗?
贲门癌切除和重建新方法引关注 赵玉洲博士论文被《中华医学杂志》刊登
一句话新闻
图片新闻
河南省儒医文化研究会成立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2017年河南省县乡公立医疗机构 特招医学院校毕业生公告
国家级脑卒中中心 在登封市人民医院挂牌
1
11 1 2017年5月25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点击目录导航下的PDF版查看可查看PDF版
  贲门癌切除和重建新方法引关注 赵玉洲博士论文被《中华医学杂志》刊登
      本报讯 (通讯员赵新霞)日前,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专家、博士赵玉洲提出了用于食管胃交界部癌(贲门癌)手术的一种新的切除和重建方法。该方法的应用弥补了长期以来贲门癌切缘不充分和吻合口瘘两大缺陷,可明显提高患者预后疗效。目前,其相关论文在《中华医学杂志》上刊登,引起了业界广泛关注。
    贲门癌一直被列为胃癌手术中难度最大、风险最高的手术。该手术不仅操作复杂、难度大,还容易出现切缘不充分和术后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由于该疾病的特殊性,不少学者建议将贲门癌划分为食管癌和胃癌之外的一种独立的疾病。
    长期以来,受吻合方法限制,贲门癌仅能采用单吻合器进行吻合,食管残端需要使用手工或半手术的荷包缝合。由于手工操作对食管残端保留的长度有较高要求,为了顺利地完成吻合,必须保留充分的食管残端,但这和切除足够的食管而保障切缘的充分性是一对矛盾。为了保障吻合安全,医务人员无法做到所有的病例都切缘充分。
    为了突破这项技术的瓶颈,自2011年以来,赵玉洲潜心研究食管胃交界部癌手术。经过上千例的手术经验总结,2015年,他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发明了配合吻合器使用的“新型反穿刺器”,使双吻合器在食管胃交界部癌手术中的应用成为现实,有力保障了食管切缘的充分性。该技术应用以来,所有相关手术患者的食管切缘长度均符合国际标准。该项创新消除了目前食管胃交界部癌普遍存在的切缘不充分、预后不好的弊端,大大提高了患者的预后疗效,降低了手术风险。2017年5月,赵玉洲的这项技术获国家新型实用专利,并与国内相关机构开展合作,以期商业化批量生产推广,造福更多的患者。
    在此基础上,赵玉洲又提出了吻合口的套入式加固方法,将以上两种技术配合使用,不仅使切缘充分率达到100%,也使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低于1%。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