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 旸
本周是“全民营养周”。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再次被提起——要健康、就吃素,真的可行吗?健康的饮食习惯该如何养成呢?专家对此进行了解读。 吃素食者更健康、更长寿吗? 不一定! “营养学家一直不推崇纯素食的饮食习惯,因为动物性原料的营养价值较高,而且难以被素食原料完美替代。只吃素食容易出现营养摄入不均衡,反而影响机体健康。”长期从事居民膳食营养研究的河南省营养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主任医师张书芳说。吃素食能健康长寿吗?这是她被问及最多的健康问题。 据张书芳介绍,现代人肥胖症、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病率持续攀升,素食被认为是一种健康长寿的饮食方式,可是素食者却不一定比正常饮食者健康。此前,英、美两国科学家曾做过大规模调查与实验,结果显示素食者的平均寿命比社会平均水平要高,不过大多数素食者更具有健康意识、饮食更加节制、在生活方式上也更自律;如果把这些生活方式的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剔除,素食与长寿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目前,可将素食者分为两类,第一类可以吃蛋、喝奶;第二类是任何和动物有关的食物都不摄取,称为“全素”。张书芳表示,对“全素”的素食者来讲,缺乏营养素现象较为普遍。通常,素食者最容易缺乏的营养物质就是蛋白质、维生素B12、铁等,而这些营养物质依靠单一摄取植物蛋白是远远不够的。 素食代表健康、安全吗? “伪素食”堪比“健康杀手” 当下,“肉吃多了会长胖”是许多时髦女性主动选择素食的原因。而在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韩萍看来,这绝对是一种错误的认知。 “为了迎合口感多添加盐、糖、各种调味料制作的‘伪素食’,热量远大于正常烹煮的肉类。”韩萍表示,类似市场上热销的“烧素鹅”等食品,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并不健康。“它们大多为了形似、质似、味似,而进行油炸、多次深加工,有一些‘伪素食’还会加入一些危害健康的物质。”韩萍说。 “素食者吃素不应背离初衷。”韩萍说,饮食的营养在于尽量保持食物的自然状态,保证食物新鲜、卫生、安全。 如何健康吃素食? 让食物粗糙一点 2017年,“全民营养周”活动将主题定为“全谷物,营养+,开启营养健康谷物新时代”。河南省营养学会理事长、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张丁表示,这意味着想健康就要吃得粗糙一点。 据《中国成年居民粗杂粮摄入状况》调查显示,目前我国超过80%的成年居民全谷物摄入不足,导致人体B族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缺失。而以燕麦为代表的全谷物食品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是提供人体所需能量的最经济、最重要的食物来源,在保障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张丁说,每人每天应平均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250~400克,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克,薯类50~100克。对于“全素食者”来说,应当注意主食的粗粮、细粮搭配,摄入粗粮比例占主食总量的1/3;保证每天都有豆制品;食用深色蔬菜,尤其是绿叶蔬菜;注意补充菌类、藻类食物以及发酵食品。此外,素食者可以每天吃适量的坚果作为加餐,用葡萄干、红枣等代替零食,以补充优质蛋白以及微量元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