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点击目录导航下的 可查看PDF版
|
|
“乡村一体化管理”有待进一步改进 |
|
□刘立红 当笔者深入基层走访时,发现许多进行“乡村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的现状不容乐观…… 新医改下,国家大力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在“乡村一体化管理”中,乡镇卫生院受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委托,负责本辖区的卫生管理,在向村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等综合服务的同时,承担着村卫生室的管理和指导职能;村卫生室承担着行政村的公共卫生服务及一般疾病的初级诊治等工作。 在“乡村一体化管理”的过程中,虽然各地实施的细则不同,但是有一个共同点是将一个村原本分散行医的乡村医生合并在一起。 一晃5年多过去了,那些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的乡村医生生活、工作得怎么样呢?笔者经过深入了解发现,大多数“乡村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的现状不容乐观:乡村医生“流失”严重,有的村卫生室由该村乡村医生轮流值班,其余时间都在家里干农活;上级部门来检查时,乡村医生就到村卫生室上班。这与村卫生室门可罗雀形成对比的是,没有合并的乡村医生或者个体诊所却“门庭若市”。 “乡村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具有新农合报销的职能,应该更有竞争力,但是现实却不是这样,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第一,“乡村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在没有固定收入和“吃大锅饭”的前提下,里面的乡村医生就会人心涣散,没有工作积极性。 第二,基本药物的限制让乡村医生为患者治疗疾病时无药可用,患者不满意,村卫生室自然就留不住患者;没有患者就诊,乡村医生的收入就会减少。 第三,在“乡村一体化管理”中,一些有能力的乡村医生并不会依靠村卫生室的补助生活,甚至有一些取得执业医师证的乡村医生,其待遇并没有任何变化。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的乡村医生就会离开卫生室,去待遇高的地方上班。 第四,医疗风险让本来就收入微薄的乡村医生“如履薄冰”,乡村医生对病情稍微严重的患者能推则推,患者的数量就会更加少了。 第五,公共卫生服务、居民健康档案的补助,这是医改后乡村医生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但是这两部分收入却不能及时到位。 以上是笔者列举的一部分原因。我们从中已经可以看出,“乡村一体化管理”后,乡村医生的现状确实值得有关管理部门深思。 (作者供职于安徽省宿松县孚玉镇大河村卫生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