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点击目录导航下的 可查看PDF版
|
|
正确认识老年人心理障碍 |
|
河南省精神病医院 职晓燕 老年人不仅容易发生各种躯体疾病,而且容易发生心理障碍或精神障碍。老年人的精神障碍比其他系统的疾病出现得早且较普遍,也可能是某些躯体疾病的前奏。此外,许多躯体疾病与精神障碍有关,或互为因果,或相互制约。由此可见,老年人的心理保健十分重要。下面,笔者介绍一下老年人精神障碍或心理障碍的有关问题。 老年人的心理学特征 猜疑心理:视觉和听觉功能的减退使老年人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受到限制,加之心理反应速度减慢,使老年人活动受限,易形成孤独、少动,甚至产生猜疑心理,易发生心理障碍。 认知心理:记忆特别是近记忆的减退在老年人中是比较明显的。尽管老年人的记忆功能仍有一定的可塑性,但是其储备能力还是有所下降。智力减退对六七十岁的老年人的影响并不显著,到了80岁则较明显。 个性与社会心理:一般来说,人们的个性特征比较稳定,到了老年期会有一些变化。一般的活动性、反应性及自控能力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减退,刻板性有所增加。70岁以上的老年人的社会交往少,应得到适当的社会支持。 健康和心理状况相互作用: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的各种功能日趋老化,疾病也日益增多。健康状况和心理是相互作用的。疾病影响心理的老化过程,心理因素又对疾病有重要的制约作用。 老年期精神障碍的分类 既往精神疾病的延续。患者在青壮年时期患有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情感性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神经症等)未能治愈而延伸至老年期。 老年期特有的或主要发生于老年期的疾病。一是脑退行性病变所致的精神障碍。这类疾病的主要病理是脑萎缩,如帕金森病所致的精神障碍等。二是脑血管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这类疾病虽然也可见于青壮年,但是主要发生于老年人身上。 首发于老年期的非器质性或器质性精神障碍。这些精神障碍多发于青壮年,有时可以首发于老年期。比如老年期精神分裂症(主要以偏执症状为主,较少见)、老年期情感性障碍(较常见,患病率为0.37%,尤以抑郁症多见)、老年期的神经症或其他心因性疾病(抑郁性神经症、焦虑症、疑病症等)、老年期睡眠障碍、老年期适应障碍、老年期慢性疼痛、老年期的性功能障碍及酒药滥用等,也包括在老年期发生的脑疾病(如脑炎、脑肿瘤、脑外伤等)或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 大多数老年人随着生理功能的逐渐老化、各种疾病的出现、社会角色与地位的改变、社会交往的减少,以及丧偶、子女离家、好友病故等生活事件的冲击,会出现精神障碍。因此,家人要正确认识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关注他们的精神障碍,及时带他们到专科医院诊治,以免病情恶化。
|
|
|